非外伤性黄斑裂孔Non-traumatic macular hole

更新时间:2025-05-27 23:47:34
编码9B75.1

关键词

索引词Non-traumatic macular hole、非外伤性黄斑裂孔、黄斑退行性孔、黄斑裂孔 [possible translation]、黄斑裂孔、1期,先兆裂孔、2期,最大直径<400微米的全层黄斑裂孔、黄斑全层裂孔NOS、3期,最大直径>400微米的全层黄斑裂孔、4期,最大直径>400微米的全层黄斑裂孔+完全玻璃体脱离、板层黄斑裂孔、黄斑裂孔,部分缺损、黄斑板层裂孔
同义词Hole of macula、hole degeneration of macula of retina
缩写非外伤性MH、NMTMH
别名3期,最大直径>40微米的全层黄斑裂孔

非外伤性黄斑裂孔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显示黄斑区全层或部分层缺损,可以观察到不同阶段的黄斑裂孔。
    • 眼底检查:通过直接或间接检眼镜观察到黄斑区圆形或椭圆形孔洞,边界锐利。
  2. 支持条件(临床与流行病学依据)

    • 典型症状
      • 中心视力下降(无痛性、逐渐进展)。
      • 视物模糊,细节分辨能力显著降低。
      • 视物扭曲,直线看起来弯曲或波浪状(如Amsler网格测试中可见)。
      • 中心暗点,影响阅读、驾驶等精细视觉活动。
    • 非典型症状
      • 色觉减弱,对颜色的敏感度下降。
      • 夜间视力下降,在夜间或光线不足的情况下视力进一步恶化。
    • 体征
      • 黄斑区黄色颗粒(在特发性黄斑裂孔早期)。
      • 玻璃体后脱离,玻璃体后界面与黄斑区分离,可能伴有玻璃体牵引。
      • 黄斑前膜,黄斑区表面出现增殖膜,可能导致额外的牵拉。
  3.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中的任意一项即可确诊。
    • 若无OCT或眼底检查证据,需同时满足以下两项:
      • 典型症状(中心视力下降+视物模糊/视物扭曲/中心暗点)。
      • 体征(黄斑区圆形或椭圆形孔洞)。

二、辅助检查

  1. 影像学检查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 异常意义:清晰显示黄斑区的具体损伤程度及其范围,能够将非外伤性黄斑裂孔分为不同阶段,有助于评估病情和指导治疗。
    •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
      • 异常意义: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帮助识别黄斑区的渗漏或染料积聚,尤其是在晚期病变时。
  2. 临床鉴别检查

    • Amsler网格测试
      • 异常意义:检测患者是否出现视物扭曲或中央视野暗点,有助于早期发现黄斑裂孔。
    • 色觉检查
      • 异常意义:评估患者的色觉功能,帮助排除其他可能引起视力下降的原因。
    • 视野检查
      • 异常意义:检测视野缺损情况,尤其是中央视野缺损,有助于诊断黄斑裂孔。
  3. 流行病学调查

    • 年龄和性别
      • 判断逻辑:50岁以上的个体,女性比男性更常见,提示可能存在较高的风险。
    • 既往眼科病史
      • 判断逻辑:了解患者是否有高度近视、心血管疾病等病史,有助于评估发病风险。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 全层或部分层缺损:直接确诊黄斑裂孔,能够区分不同阶段(如1期、2期、3期、4期)。
    • 黄斑区黄色颗粒:提示早期特发性黄斑裂孔的可能性。
  2.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

    • 渗漏或染料积聚:在晚期病变时,FFA可以显示黄斑区的渗漏或染料积聚,有助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3. 眼底检查

    • 黄斑区圆形或椭圆形孔洞:边界锐利,大小不一,是典型的黄斑裂孔体征。
    • 玻璃体后脱离:玻璃体后界面与黄斑区分离,可能伴有玻璃体牵引。
    • 黄斑前膜:黄斑区表面出现增殖膜,可能导致额外的牵拉。
  4. Amsler网格测试

    • 视物扭曲或中央视野暗点:提示黄斑区结构异常,需要进一步检查。
  5. 色觉检查

    • 色觉减弱:提示可能存在的黄斑功能障碍,但不是特异性指标。
  6. 视野检查

    • 中央视野缺损:提示黄斑区受损,有助于诊断黄斑裂孔。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眼底检查,结合典型症状及流行病学史。
  • 辅助检查以Amsler网格测试、色觉检查和视野检查为主,帮助早期发现和评估病情。
  • 实验室异常意义需综合解读,重点关联OCT和FFA的结果,以便进行准确的分期和制定治疗方案。

权威依据:《中华眼科杂志》、《美国眼科学会官方期刊》(Ophthalmology)等专业期刊中的相关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