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乳糖不耐受Unspecified Lactose intolerance
编码5C61.6Z
关键词
索引词Lactose intolerance、未特指的乳糖不耐受、乳糖不耐受、LM[乳糖吸收不良]、牛奶不耐受、乳糖不耐受或吸收不良、乳糖吸收不良、牛奶肠病
缩写Lactose-Intolerance、LI
别名乳糖酶缺乏症、乳糖不能耐受
未特指的乳糖不耐受(5C61.6Z)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乳糖酶活性检测:
- 小肠黏膜活检直接检测乳糖酶活性显著降低(<8 U/g蛋白,正常值:≥10 U/g蛋白)。
- 呼气氢试验阳性:
- 口服乳糖(2g/kg,最大50g)后,呼气氢浓度升高≥20 ppm(基线值基础上),且伴随典型症状。
- 乳糖酶活性检测:
-
支持条件(临床与实验室依据):
- 症状关联性:
- 摄入含乳糖食物(如牛奶)后30分钟至2小时内出现腹胀、腹痛、腹泻等典型症状(敏感性90%)。
- 饮食排除试验:
- 无乳糖饮食后症状缓解,重新摄入乳糖后症状复发(特异性95%)。
- 症状关联性:
-
阈值标准:
- 确诊:符合“必须条件”中任意一项。
- 高度疑似(无法进行侵入性检查时):同时满足以下两项:
- 典型症状与乳糖摄入明确关联。
- 呼气氢试验阳性或粪便还原物质检测阳性(婴幼儿适用)。
二、辅助检查
-
诊断性检查树:
┌───────────────────┐
│ 疑似乳糖不耐受患者 │
└─────────┬───────┘
│
┌──────────┴──────────┐
▼ ▼
┌────────────┐ ┌──────────────┐
│ 非侵入性检查 │ │ 侵入性检查 │
│(首选) │ │(金标准) │
└──────┬───────┘ └───────┬───────┘
│ │
┌───────┴───────┐ ┌───────┴───────┐
▼ ▼ ▼ ▼
呼气氢试验 粪便检测 小肠黏膜活检 基因检测
(乳糖负荷) (pH/还原物) (乳糖酶活性) (LCT基因突变) -
判断逻辑:
- 呼气氢试验:
- 阳性:呼气氢升高≥20 ppm提示乳糖未被小肠吸收,进入结肠发酵。
- 假阴性可能:约10%-15%患者肠道菌群不产氢(需结合甲烷检测)。
- 粪便还原物质检测(婴幼儿适用):
- 阳性:粪便中还原糖>0.5%或pH<5.5,提示未消化乳糖进入结肠。
- 基因检测:
- 检测LCT基因-13910 C/T突变(欧洲人群常见),TT或CT基因型提示原发性乳糖酶缺乏。
- 呼气氢试验:
三、实验室参考值及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 正常参考值 | 异常意义 |
---|---|---|
呼气氢试验 | 基线氢浓度<10 ppm | 升高≥20 ppm:提示乳糖吸收不良;>50 ppm需排除其他碳水化合物吸收障碍(如果糖不耐受)。 |
乳糖酶活性 | ≥10 U/g蛋白(小肠活检) | <8 U/g蛋白:确诊乳糖酶缺乏;8-10 U/g蛋白需结合临床症状。 |
粪便pH | ≥6.0(婴幼儿) | <5.5:提示未消化乳糖发酵产酸,支持乳糖不耐受诊断(特异性85%)。 |
血清电解质 | 钾:3.5-5.0 mmol/L | 低钾血症(<3.5 mmol/L):提示慢性腹泻导致电解质丢失,需补液治疗。 |
LCT基因检测 | -13910位点CC型(非持久性) | CT/TT型:欧洲人群原发性乳糖酶缺乏的遗传标志(敏感性95%)。 |
四、总结
- 确诊核心:呼气氢试验或小肠黏膜活检乳糖酶活性检测是金标准,基因检测适用于特定人群。
- 症状关联性是诊断的关键支持依据,需严格排除继发性原因(如感染性肠炎)。
- 婴幼儿特殊处理:优先选择粪便还原物质检测,避免侵入性检查。
参考文献:
- World Gastroenterology Organisation Global Guidelines: Lactose Intolerance (2022)
-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Genetic testing for adult-type hypolactasia (2021)
- European Society for Paediatric Gastroenterology: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lactose malabsorption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