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原发性小肠溃疡Unspecified Primary ulcer of small intestine
编码DA94.0Z
关键词
索引词Primary ulcer of small intestine、未特指的原发性小肠溃疡、原发性小肠溃疡、急性消化性空肠溃疡、急性空肠溃疡、空肠消化性溃疡、空肠溃疡
缩写未特指原发性小肠溃疡、USIU
别名不明原因小肠溃疡、非特异性小肠溃疡、Primary-Small-Intestinal-Ulcer-Unspecified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发生部位
--回肠--空肠临床表现
ME24 消化系统的临床表现
ME24.Y其他特指的消化系统的临床表现ME24.1消化系统瘘ME24.A6大便潜血阳性ME24.6消化系统扩张ME24.A其他消化系统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ME24.5消化系统溃疡ME24.0消化系统脓肿ME24.8消化系统绞窄或坏疽ME24.3消化系统穿孔ME24.3Y其他特指部位的消化系统穿孔ME24.3Z未特指部位的消化系统穿孔ME24.A0消化道不明原因出血ME24.A5呕血ME24.35胆囊或胆管穿孔ME24.4消化系统狭窄ME24.9胃肠出血ME24.9Z未特指的胃肠出血ME24.30小肠穿孔ME24.A4黑便ME24.A3便血ME24.31大肠穿孔ME24.90急性胃肠道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ME24.A1肛门和直肠出血ME24.7消化系统嵌顿ME24.A2食管出血ME24.2消化系统梗阻ME24.91慢性胃肠道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病程分级
ME24.91慢性ME24.91急性未特指的原发性小肠溃疡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未特指的原发性小肠溃疡(Unspecified Primary Small Intestinal Ulcer)是一种少见的小肠疾病,其主要特征为在空肠或回肠中出现一个或多个小溃疡。这些溃疡通常表现为黏膜层的损伤,并可穿透到肌层甚至浆膜层。由于具体原因不明且无法归类于其他特定类型(如克罗恩病、感染性肠病等),故称为“未特指”的原发性小肠溃疡。
病因学特征
-
局部缺血机制:
- 血管病变:部分患者合并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血管疾病,提示发病可能与肠壁局部供血不足相关。血管内微血栓或微循环障碍可能导致肠壁缺血,进而引发组织损伤和溃疡。
- 年龄因素:多见于50岁以上人群,可能与年龄相关的血管硬化及肠道血供调节能力下降有关。溃疡多位于系膜对侧,支持缺血性病变的假设。
-
药物因素:
-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长期使用NSAIDs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导致小肠黏膜防御机制受损,增加溃疡风险。
- 氯化钾制剂:肠溶性氯化钾片可能因局部高浓度释放直接损伤黏膜,被认为是潜在诱因。
- 其他药物:部分病例报告提示某些药物(如免疫抑制剂)可能间接影响黏膜修复或屏障功能。
-
免疫与炎症反应:
- 非特异性炎症:部分溃疡可能与局部过度免疫反应相关,但需排除克罗恩病等特定炎症性肠病。此类溃疡的炎症浸润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缺乏肉芽肿等特征性病理改变。
- 继发感染:尽管原发病因非感染性,但溃疡形成后可能继发细菌定植,加重局部炎症。
病理机制
-
黏膜损伤:
- 缺血或药物等因素导致黏膜屏障破坏,上皮细胞坏死脱落,形成浅表溃疡。严重缺血时溃疡可深达肌层,甚至穿透浆膜层,增加穿孔风险。
- 溃疡底部常见坏死组织及少量纤维蛋白渗出,周围黏膜水肿。
-
炎症与修复失衡:
- 溃疡边缘可见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如淋巴细胞、浆细胞),急性期可能伴中性粒细胞浸润。
- 反复损伤或持续缺血可导致修复延迟,局部胶原沉积增加,但纤维化程度通常轻于克罗恩病。
临床表现
- 症状特征:
- 腹痛:最常见症状,多位于脐周或右下腹,呈间歇性钝痛或绞痛,可能与肠痉挛或部分梗阻相关。
- 消化道出血:少数患者表现为隐匿性出血(如黑便)或急性出血,严重者可致贫血。
- 肠梗阻:深大溃疡愈合后形成的瘢痕收缩可能导致肠腔狭窄,表现为腹胀、呕吐等不全梗阻症状。
- 穿孔与瘘管:罕见但严重的并发症,穿透性溃疡可能引发局限性腹膜炎或肠瘘。
- 全身症状:长期慢性失血或炎症可导致乏力、体重下降,但通常无特异性发热。
参考文献:
- 百度百科:
- 99健康网:
- 快速问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