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肠吸收不良Unspecified Intestinal malabsorption

更新时间:2025-06-18 20:29:55
编码DA96.0Z

关键词

索引词Intestinal malabsorption、未特指的肠吸收不良、肠吸收不良、吸收障碍、吸收不良综合征NOS、吸收不良、肠衰竭、吸收障碍 [possible translation]、食物消化不良 [possible translation]、食物消化障碍 [possible translation]、食物消化不良、食物消化障碍
缩写未特指肠吸收不良
别名肠吸收功能障碍、小肠吸收不良、营养物质吸收不良、肠道吸收不良

未特指的肠吸收不良(DA96.0Z)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功能吸收障碍证据
      • 粪便脂肪定量(苏丹III染色或72小时粪便脂肪测定)显示脂肪排泄量 >7g/d(正常饮食下)。
      • D-木糖吸收试验异常(5小时尿D-木糖排泄量 <1.2g,提示近端小肠吸收功能障碍)。
    • 结构性异常证据
      • 小肠黏膜活检显示绒毛萎缩(绒毛/隐窝比值 <3:1)或淋巴细胞浸润(乳糜泻需排除)。
  2. 支持条件(临床与辅助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慢性腹泻(≥4周)伴体重下降 >5%非刻意减重。
      • 腹胀、乏力及营养不良体征(如肌肉萎缩、低蛋白血症)。
    • 实验室异常
      • 血清白蛋白 <35g/L,维生素A、D、E、B12水平降低。
      • 钙、铁、叶酸等微量元素缺乏。
  3. 阈值标准

    • 确诊需满足以下任一项:
      • 金标准阳性:粪便脂肪定量异常 + 小肠活检结构异常。
      • 功能+临床联合:D-木糖试验异常 + 典型症状 + 排除特异性病因(如乳糜泻、克罗恩病)。

二、辅助检查

  1. 检查项目树

    ┌───────────────┐
    │ 初步筛查检查 │
    ├───粪便脂肪定性/定量 │
    ├───血常规+生化(白蛋白、电解质)│
    └───────────────┘

    ┌───────────────┐
    │ 吸收功能专项检查 │
    ├───D-木糖试验 │
    ├───氢呼气试验(乳糖不耐)│
    └───────────────┘

    ┌───────────────┐
    │ 结构评估检查 │
    ├───小肠钡剂造影 │
    ├───胶囊内镜/小肠镜 │
    └───黏膜活检(金标准)│

  2. 判断逻辑

    • 粪便脂肪检测
      • 苏丹III染色阳性(初筛)→ 需72小时定量确认;若 >7g/d提示脂肪泻。
    • D-木糖试验
      • 尿排泄量降低提示近端小肠病变,正常则需怀疑远端小肠或胰腺疾病。
    • 影像学检查
      • 钡剂造影发现肠管扩张、钡剂分节→提示动力异常或结构破坏。
      • 胶囊内镜发现绒毛扁平→直接支持吸收不良诊断。
    • 黏膜活检
      • 绒毛萎缩需鉴别乳糜泻(需检测抗组织转谷氨酰胺酶抗体)。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1. 粪便脂肪定量

    • >7g/d:确诊脂肪泻,提示胰腺外分泌不足或小肠吸收障碍。
    • 临界值(4-7g/d):需结合临床症状重复检测。
  2. 血清白蛋白

    • <35g/L:提示长期蛋白质吸收不良或肝脏合成减少。
  3. 维生素B12水平

    • <150pg/mL:提示回肠吸收功能障碍,需排除恶性贫血。
  4. 血钙与铁蛋白

    • 血钙 <2.1mmol/L:可能因维生素D缺乏或钙吸收障碍。
    • 铁蛋白 <30ng/mL:提示铁吸收不良,需排除慢性失血。
  5. 抗组织转谷氨酰胺酶抗体(tTG-IgA)

    • 阴性:排除乳糜泻,支持未特指吸收不良诊断。

四、总结

  • 诊断核心:需结合功能试验(粪便脂肪、D-木糖)与结构评估(活检)。
  • 鉴别重点:排除乳糜泻、炎症性肠病等特异性病因后方可诊断。
  • 实验室异常:多维指标(白蛋白、维生素、微量元素)联合分析更可靠。

参考文献

  • WHO《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版(ICD-11)》
  • 美国胃肠病学会(ACG)《慢性腹泻诊疗指南》
  • 《中华消化杂志》肠吸收不良综合征专家共识(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