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唇或口腔黏膜感染Unspecified Infections of lips or oral mucosa
编码DA01.3Z
关键词
索引词Infections of lips or oral mucosa、未特指的唇或口腔黏膜感染、唇或口腔黏膜感染、infections of lips NOS [No translation available]、infections of oral mucosa NOS [No translation available]
缩写Lip-Oral-Mucosa-Infection-NOS、LOMIN
别名唇炎、口腔炎、口腔黏膜炎症、口腔黏膜病
未特指的唇或口腔黏膜感染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组织病理学检查:活检组织中发现病原体直接证据(如真菌菌丝、病毒包涵体)或典型感染性病理改变(如中性粒细胞浸润、组织坏死)。
- 分子生物学检测:PCR技术检出特异性病原体核酸(如HSV-DNA、白色念珠菌DNA),敏感性>90%。
-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唇或口腔黏膜持续性疼痛(进食/说话加重)
- 客观体征:红斑/水肿 + 至少1项以下病变:
▶ 溃疡(边界清晰)
▶ 水疱(成簇分布)
▶ 白色可刮除斑块
- 排除其他特异性感染:
- 通过实验室检测排除梅毒、结核等特指病原体感染。
- 典型临床表现:
-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易感因素(满足≥1项):
- 免疫抑制状态(HIV/AIDS、化疗、长期激素治疗)
- 未控制的糖尿病(HbA1c>7%)
- 口腔卫生不良(牙菌斑指数>2)
- 治疗反应:
- 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如抗真菌/抗病毒)后48-72小时症状改善≥50%。
- 易感因素(满足≥1项):
二、辅助检查
-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初筛检查] --> B1(临床视诊/触诊) A --> B2(口腔拭子涂片) A --> B3(疼痛评分量表) B1 --> C1[发现红斑/溃疡/水疱] B2 --> C2[快速染色镜检] C1 --> D[拟诊感染] C2 --> D D --> E[病原体定向检测] E --> F1(PCR检测) E --> F2(真菌/细菌培养) E --> F3(血清学抗体) F1 --> G[确诊病原体] F2 --> G F3 --> H[辅助诊断] G --> I[靶向治疗] D --> J[深部感染评估] J --> K1(超声) J --> K2(CT/MRI) -
判断逻辑:
- 涂片镜检(KOH/革兰染色):
- 阳性(发现菌丝/孢子):提示真菌感染,需启动抗真菌治疗
- 阴性:不能排除感染,需进行PCR或培养
- PCR检测:
- HSV-DNA阳性:确诊疱疹病毒感染,需用阿昔洛韦
- 阴性且涂片阳性:考虑其他真菌/细菌感染
- 影像学检查:
- 超声/CT显示软组织肿胀或积液:提示深部蜂窝织炎或脓肿,需外科干预
- 涂片镜检(KOH/革兰染色):
三、实验室参考值及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 正常参考值 | 异常意义 |
---|---|---|
涂片镜检 | 阴性 | 发现假菌丝/孢子:白色念珠菌感染;革兰阳性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感染 |
HSV-PCR | 阴性 | 阳性:确诊单纯疱疹病毒感染,需抗病毒治疗 |
真菌培养 | 无生长 | 白色念珠菌>500 CFU/mL:需抗真菌治疗;其他酵母菌需结合临床判断 |
CRP | <5 mg/L | >20 mg/L:提示细菌感染或严重炎症反应 |
白细胞计数 | 4-10×10⁹/L | >12×10⁹/L伴中性粒细胞↑:细菌感染可能性高 |
CD4⁺T细胞计数 | >500/μL | <200/μL:提示免疫缺陷,警惕机会性感染(如播散性念珠菌病) |
异常结果处理建议:
- PCR阳性:立即启动病原体靶向治疗(如HSV用阿昔洛韦)
- 真菌培养阳性:
- 局部感染:唑类外用制剂(克霉唑口腔贴片)
- 广泛/深部感染:全身抗真菌(氟康唑200mg/日)
- CRP持续升高:排查深部脓肿或败血症,必要时影像学评估
四、诊断流程总结
- 核心路径:临床体征 → 涂片初筛 → PCR/培养确诊
- 免疫缺陷患者:必须加做CD4⁺计数和深部感染评估
- 治疗验证:经验性治疗无效者需重复活检或分子检测
参考文献:
- WHO《口腔感染性疾病诊疗指南》(2023)
- 《口腔黏膜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5版)
- UpToDate临床顾问:Oropharyngeal Candidiasis/Herpes Simplex(2024)
- Clin Microbiol Rev: PCR in Oral Infections (2014)
- CDC: Antifung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