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十二指肠溃疡Unspecified Duodenal ulcer
编码DA63.Z
关键词
索引词Duodenal ulcer、未特指的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消化性溃疡 [possible translation]、十二指肠消化性溃疡
缩写DU
别名十二指肠溃烂、十二指肠糜烂、十二指肠炎症性溃疡
未特指的十二指肠溃疡(DA63.Z)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内窥镜检查:
- 直接观察到十二指肠球部或降部圆形/椭圆形溃疡(直径≥5mm),深度穿透粘膜肌层,底部覆白苔,边缘清晰。
- 组织学证实粘膜缺损深达粘膜下层,伴炎性细胞浸润。
- 内窥镜检查:
-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依据):
- 典型症状:
- 节律性上腹痛(餐后缓解、空腹/夜间加重),持续≥2周。
- 内窥镜阳性发现:
- 符合金标准描述的溃疡特征。
- 排除其他特异性溃疡:
- 幽门螺杆菌检测阴性(如呼气试验、粪便抗原)且无NSAIDs用药史。
- 典型症状:
-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影像学支持:
- X线钡餐显示龛影(直径≥5mm)或球部变形(激惹征)。
- 实验室指标:
- 血红蛋白<120 g/L(女)或<130 g/L(男)提示慢性失血。
- 便隐血试验阳性。
- 疼痛缓解验证:
- 制酸剂(如PPI)治疗72小时内疼痛显著缓解。
- 影像学支持: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内窥镜检查] A --> C[影像学检查] A --> D[实验室检查] B --> B1[胃镜:溃疡形态评估] B --> B2[内镜活检:组织学确认] C --> C1[X线钡餐:龛影/变形] C --> C2[腹部CT:并发症筛查] D --> D1[幽门螺杆菌检测] D --> D2[血常规+便隐血] D --> D3[血清胃泌素检测]
判断逻辑:
- 胃镜:
- 溃疡深度>粘膜肌层 → 确诊;
- 溃疡边缘不规则/隆起 → 需活检排除恶性。
- X线钡餐:
- 龛影+球部变形 → 支持诊断;
- 仅有激惹征 → 需结合内镜。
- 幽门螺杆菌检测:
- 阴性 → 支持"未特指"分类;
- 阳性 → 需重新归类为DA63.1。
- 血清胃泌素:
-
1000 pg/mL → 排查胃泌素瘤。
-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幽门螺杆菌检测:
- 阴性:排除Hp相关性溃疡(DA63.1),支持"未特指"诊断。
- 处理建议:若症状持续,排查NSAIDs或应激因素。
-
血常规:
- 血红蛋白降低(男<130 g/L,女<120 g/L):提示慢性失血,需评估溃疡活动性。
- 处理建议:内镜检查出血风险,补充铁剂。
-
便隐血试验:
- 阳性:表明溃疡活动性出血。
- 处理建议:紧急内镜止血,禁食并静脉PPI治疗。
-
血清胃泌素:
- 显著升高(>500 pg/mL):提示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可能。
- 处理建议:增强CT排查胃泌素瘤。
-
炎症标志物:
- CRP>10 mg/L:提示溃疡合并重度炎症。
- 处理建议:警惕穿孔风险,加强抗炎治疗。
四、总结
- 确诊核心:内窥镜见深穿透性溃疡 + 排除Hp/NSAIDs等特异性病因。
- 关键辅助:钡餐验证溃疡形态,实验室排查出血/胃泌素异常。
- 治疗导向:阴性Hp结果需聚焦生活方式干预(戒烟酒、规律饮食)及PPI维持治疗。
参考文献:
- 美国胃肠病学会(ACG)《消化性溃疡病管理指南》(2024)
- 世界胃肠病学组织(WGO)《全球消化性溃疡诊疗共识》
- ICD-11临床修订版(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