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药物性或中毒性肝病伴慢性肝炎Unspecified Drug-induced or toxic liver disease with chronic hepatitis
编码DB95.1Z
关键词
索引词Drug-induced or toxic liver disease with chronic hepatitis、未特指的药物性或中毒性肝病伴慢性肝炎、药物性或中毒性肝病伴慢性肝炎、药物性或毒性肝病伴慢性肝炎,未提及肝硬化
缩写DB951Z、药物性-或-中毒性-肝病-伴-慢性-肝炎-未-特指
别名药源性-或-中毒性-肝病-伴-慢性-肝炎-未-特指、药物-或-毒物-导致-的-慢性-肝炎-未-特指
未特指的药物性或中毒性肝病伴慢性肝炎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慢性肝损伤证据:
- ALT/AST持续升高 > 1.5×ULN(正常上限)超过6个月。
- 排除其他慢性肝病(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遗传代谢性肝病)。
- 药物/毒素暴露史:
- 明确使用潜在肝毒性药物/化学物质≥3个月,或停药后肝损伤持续≥6个月。
- 中药/膳食补充剂使用史需特别标注(即使成分未明)。
- 慢性肝损伤证据:
-
支持条件(临床与病理依据):
- 组织学特征:
- 门管区界面性炎症(碎屑样坏死)伴纤维化(Ishak评分≥3分)。
- 无肝硬化表现(需肝活检确认)。
- 时间关联性:
- 肝损伤出现与药物暴露存在时间相关性(潜伏期1-12个月)。
- RUCAM评分:
- ≥6分(很可能为药物性肝损伤)。
- 组织学特征:
-
排除标准:
- 酒精摄入量>20g/d(女性)或>30g/d(男性)。
- 血清IgG ≥1.5×ULN或特异性自身抗体(如抗-LKM1)阳性。
二、辅助检查
-
病因筛查检查树:
┌─► 病毒性肝炎筛查(甲/乙/丙/戊型肝炎血清学)
├─► 自身免疫指标(ANA、SMA、IgG、抗-LKM1)
├─► 代谢性肝病检测(铜蓝蛋白、α1-抗胰蛋白酶)
├─► 影像学评估(肝脏超声/弹性成像)
└─► 组织学确认(肝活检:Ishak评分) -
药物暴露评估:
- 详细用药史追溯:覆盖处方药、中草药、保健品及职业/环境毒物接触史。
- 药物再激发试验(仅在安全情况下谨慎实施)。
-
影像学检查判断逻辑:
- 超声检查:
- 回声增粗提示纤维化,但需与脂肪肝鉴别(敏感性60-70%)。
- 瞬时弹性成像(FibroScan):
- CAP值>248 dB/m提示脂肪变,LSM≥7.4 kPa提示显著纤维化。
- 增强CT/MRI:
- 主要用于排除血管病变或占位性病变。
- 超声检查: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肝损伤分型指标:
- 肝细胞型:ALT≥3×ULN且R值(ALT/ALP)≥5。
- 胆汁淤积型:ALP≥2×ULN且R值≤2。
- 混合型:ALT≥3×ULN且ALP≥2×ULN,R值2-5。
-
预后评估指标:
- MELD评分:
- ≥20分提示需考虑肝移植(反映终末期肝病风险)。
- Hy's法则:
- ALT>3×ULN + TBil>2×ULN,死亡率10%-50%。
- MELD评分:
-
特异性生物标志物:
- 线粒体抗体(AMA)阴性:排除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 血清谷氨酸脱氢酶(GLDH):
-
2×ULN提示肝细胞坏死(特异性优于ALT)。
-
-
凝血功能:
- INR>1.5:反映肝脏合成功能受损,需警惕急性慢性肝衰竭(ACLF)。
四、总结
- 诊断核心:需同时满足药物暴露史、慢性肝损伤证据及充分排除其他病因。
- 检查策略:优先完成病毒/自身免疫筛查,肝活检是确诊纤维化程度的金标准。
- 实验室预警:胆红素升高、凝血障碍提示重症倾向,需立即干预。
参考文献:
- 《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2023版)》
- AASLD实践指南: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2022)
- ICD-11官方分类标准(DB95.1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