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小肠疾病Unspecified Diseases of small intestine

更新时间:2025-06-18 23:55:31
编码DA9Z

关键词

索引词Diseases of small intestine、未特指的小肠疾病
缩写小肠病、小肠疾病
别名小肠问题、小肠不适、小肠异常、小肠疾患、小肠症

未特指的小肠疾病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1. 金标准

    • 组织病理学确诊:通过小肠黏膜活检(胶囊内镜或双气囊小肠镜获取)显示异常结构改变(如绒毛萎缩、隐窝增生)或炎症浸润(如淋巴细胞/嗜酸细胞浸润),排除特定疾病(如克罗恩病、乳糜泻)。
  2. 必须条件

    • 持续性症状:至少满足以下两项症状持续≥3个月:
      • 腹痛(脐周或中腹部)
      • 腹泻(≥3次/日稀便)
      • 不明原因体重下降(>5%基础体重)
    • 排除特定疾病
      • 血清学排除乳糜泻(抗tTG-IgA阴性)
      • 影像学/内镜排除肿瘤、梗阻、感染性肠炎
  3. 支持条件

    • 实验室异常阈值
      • 贫血(Hb<120g/L女性,<130g/L男性)
      • 低白蛋白血症(血清白蛋白<35g/L)
      • 炎症标志物升高(CRP>10mg/L或ESR>20mm/h)
    • 功能学证据
      • 氢呼气试验阳性(乳糖/果糖吸收不良)
      • 粪便脂肪定量>7g/24h(脂肪泻)

二、辅助检查

  1.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未特指小肠疾病评估] --> B[一级:无创筛查] A --> C[二级:定向深入] A --> D[三级:确诊评估] B --> B1(血液检查:CBC+生化+血清学) B --> B2(粪便检查:隐血+钙卫蛋白) B --> B3(腹部超声) C --> C1(CT/MRI小肠成像) C --> C2(胶囊内镜) C --> C3(氢呼气试验) D --> D1(双气囊小肠镜+活检) D --> D2(手术探查)

  2. 判断逻辑

    • 血液检查
      • 贫血+低白蛋白 → 提示吸收不良 → 需评估营养状态
      • CRP/ESR升高 → 指向炎症性病变 → 需内镜验证
    • 影像学
      • CT/MRI肠壁增厚 → 需区分炎症/肿瘤 → 引导内镜活检
      • 超声淋巴结肿大 → 提示感染/免疫激活 → 结合血清学
    • 内镜层级
      • 胶囊内镜发现糜烂/溃疡 → 需双气囊镜取活检
      • 活检显示非特异性炎症 → 排除感染/自身免疫病后确诊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异常值 临床意义 处理建议
血红蛋白 <120g/L (女)<130g/L (男) 营养不良/慢性失血 补铁+评估消化道出血源
血清白蛋白 <35g/L 蛋白丢失性肠病/吸收障碍 营养支持+排查淋巴管扩张
粪便钙卫蛋白 >50μg/g 肠道炎症活动(敏感度>90%) 优先安排内镜检查
氢呼气试验 H₂峰值>20ppm 碳水化合物吸收不良(乳糖/果糖) 饮食剔除试验
抗tTG-IgA >10U/mL 乳糜泻高风险(特异性>95%) 需十二指肠活检确认
CRP >10mg/L 活动性炎症/感染 结合影像学排查感染源

四、诊断流程总结

  1. 初筛:血常规+粪便钙卫蛋白 → 阳性者进入二级评估
  2. 定向检查
    • 吸收不良症状 → 氢呼气试验+营养指标
    • 腹痛/腹泻 → CT小肠成像+胶囊内镜
  3. 确诊
    • 内镜活检显示非特异性改变 + 排除已知疾病 → 确诊为未特指小肠疾病
  4. 警示
    • 体重骤降+便血 → 需紧急排除恶性肿瘤

依据来源

  • 世界胃肠病学组织(WGO)《不明原因小肠疾病诊疗指南》
  • 《消化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9版)
  • ICD-11 DA92.Z/DA94.2Z诊断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