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度痔Third degree haemorrhoids
编码DB60.2
关键词
索引词Third degree haemorrhoids、三度痔、Ⅲ期痔疮、Ⅲ级痔疮、用力排便脱肛痔(出血),需手法复位、排便用力脱肛痔(出血),需手法还纳至肛管内、三度痔疮、痔(出血),用力时脱出且需要手法还纳至肛管内 [possible translation]、痔(出血),用力时脱出且需要手法还纳至肛管内
同义词stage III haemorrhoids、grade III haemorrhoids、Haemorrhoids (bleeding) that prolapse with straining, and require manual reduction back inside the anal canal
缩写SDZ、Third-Degree-Hemorrhoids
别名三级痔疮、严重痔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临床表现
ME24 消化系统的临床表现
ME24.Y其他特指的消化系统的临床表现ME24.1消化系统瘘ME24.A6大便潜血阳性ME24.6消化系统扩张ME24.A其他消化系统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ME24.5消化系统溃疡ME24.0消化系统脓肿ME24.8消化系统绞窄或坏疽ME24.3消化系统穿孔ME24.3Y其他特指部位的消化系统穿孔ME24.3Z未特指部位的消化系统穿孔ME24.A0消化道不明原因出血ME24.A5呕血ME24.35胆囊或胆管穿孔ME24.4消化系统狭窄ME24.9胃肠出血ME24.9Z未特指的胃肠出血ME24.30小肠穿孔ME24.A4黑便ME24.A3便血ME24.31大肠穿孔ME24.90急性胃肠道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ME24.A1肛门和直肠出血ME24.7消化系统嵌顿ME24.A2食管出血ME24.2消化系统梗阻ME24.91慢性胃肠道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三度痔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三度痔,也称为Ⅲ期痔疮或Ⅲ级痔疮,是痔疮的一种严重形式。其主要特征是在排便时痔核脱出肛门外,并且不能自行复位,需要通过手法将其推回肛管内。患者在用力排便、咳嗽、久坐或负重等情况下可能会出现痔核脱出的情况,伴随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现象。三度痔通常涉及较大的痔核,质地相对较硬,表面可呈现鲜红色或暗红色。
病因学特征
-
静脉曲张理论:
- 三度痔的主要病因之一是静脉曲张。由于长期便秘、久坐不动、妊娠等因素导致肛门周围静脉压力增高,使得静脉丛扩张、血流淤滞,从而形成痔疮。随着病情进展,静脉曲张加重,痔核体积增大并逐渐失去支持结构,容易脱出肛门外。
-
解剖结构因素:
- 肛垫下移:肛垫是由血管、平滑肌和结缔组织组成的正常解剖结构,当支持结构如Treitz肌层损伤或功能减弱时,肛垫位置下降,进而引发痔疮的发生与发展。
- 长期腹压增加:除了上述提到的生活习惯外,慢性咳嗽、肥胖以及前列腺肥大等原因导致的持续性腹压增高也是诱发三度痔的重要因素。
-
炎症反应机制:
- 痔区局部炎症刺激会导致黏膜水肿、充血甚至溃疡形成,进一步促进痔核增大及其并发症(如血栓形成)的发展。此外,反复的微小创伤也可能引起纤维化过程,使痔核变得更为固定不易复位。
病理机制
-
肛管支撑力下降:
- 正常情况下,肛管内的括约肌及肛垫能够有效维持直肠末端与肛门外皮肤之间的屏障作用。当这些结构受到损害或者功能衰退时,就会丧失对内部组织的支持作用,从而促使痔核更容易向外部突出。
-
血液回流障碍:
- 随着疾病进程发展,原本用于调节血流量的阀门系统受损,造成血液回流受阻。这不仅加剧了静脉系统的负担,还可能导致局部缺氧状态,加速痔核的增长速度并降低其自我修复能力。
-
痔核脱垂机制:
- 三度痔患者的痔核已经脱离了正常的解剖位置,不再局限于肛管内部。每次用力都会促使更多的组织被挤压出来,即使暂时用手将之推回原位,也难以阻止下次再发生类似情况。这种情况往往伴随着明显的不适感以及潜在的感染风险。
临床表现
- 症状特征:
- 出血:多数患者表现为便后滴血或喷射状出血,颜色鲜红;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较大量出血。
- 脱垂:最显著的症状是排便或其他活动后痔块明显脱出于肛门外,无法自行缩回,需手动辅助才能恢复至原位。
- 疼痛与不适:虽然内痔本身并不富含痛觉神经末梢,但长时间暴露于外界环境中的痔核可能因摩擦、嵌顿等原因而产生疼痛感。
- 瘙痒:由于分泌物刺激肛周皮肤,部分患者会感到局部瘙痒难耐。
参考文献:《中国普通外科杂志》、《中华胃肠外科杂志》等专业期刊关于痔病的研究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