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外部原因引起的食管溃疡Other specified Oesophageal ulcer due to external causes
编码DA25.3Y
关键词
索引词Oesophageal ulcer due to external causes、其他特指的外部原因引起的食管溃疡、内镜操作引起的食管溃疡、内镜治疗后遗症性食管溃疡、异物引起的食管溃疡、异物性食管溃疡、损伤和创伤引起的食管溃疡、假体装置引起的食管溃疡
缩写ESU
别名其他原因导致的食管溃疡、特殊外部因素引发的食管溃疡、由特定外部因素造成的食管溃疡
其他特指的外部原因引起的食管溃疡 (ICD-11: DA25.3Y) 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内镜检查+病因确认:
- 内镜下观察到界限清晰的食管黏膜缺损(直径通常<2cm),基底覆盖黄白苔,周围黏膜充血水肿
- 明确存在特定外部诱因(内镜操作/异物存留/假体装置/外伤)的直接因果关联
- 病理活检排除性诊断:
- 活检标本(至少6块)排除恶性肿瘤、Barrett食管及感染性食管炎
- 内镜检查+病因确认:
-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要素):
- 内镜确诊溃疡存在:食管中下段线状或类圆形黏膜全层缺损
- 明确外部诱因史:
- 发病前72小时内接受食管内镜操作(如扩张术/EMR)
- 确认异物吞入史(影像学或内镜证实)
- 食管假体装置植入史(支架/饲管等)
- 近期胸部钝性外伤或医源性插管损伤
-
支持条件(临床佐证):
- 典型症状组合:
- 胸骨后疼痛(VAS评分≥4分)伴吞咽痛(固体食物加重)
- 呕血/黑便(提示溃疡侵蚀血管)
- 影像学特征:
- 钡餐造影显示钡剂滞留或食管壁僵硬(敏感度60-80%)
- CT见食管壁局灶性增厚(>5mm)或周围脂肪间隙模糊
- 实验室阈值:
- 血红蛋白<110g/L(男性)或<100g/L(女性)
- 便潜血连续3日阳性
- 典型症状组合:
二、辅助检查
-
检查项目决策树:
mermaid graph TD A[疑似病例] --> B{紧急指征?} B -->|呕血/剧烈胸痛| C[急诊内镜] B -->|无紧急指征| D[首选检查] D --> E[标准内镜检查] E --> F{发现溃疡?} F -->|是| G[活检+病因追溯] F -->|否| H[增强CT/钡餐造影] G --> I[明确外部诱因] I --> J[确诊] H --> K{发现异常?} K -->|是| L[二次内镜] K -->|否| M[排除诊断] -
判断逻辑:
- 内镜检查:
- 溃疡形态评估:类圆形提示异物损伤,线状提示器械摩擦伤
- 部位关联:上段溃疡→插管损伤;中下段溃疡→内镜操作/假体压迫
- 影像学检查:
- 钡餐造影"龛影征"需鉴别恶性溃疡(边缘不规则 vs 光滑)
- CT见纵隔气肿→立即排查穿孔(特异性>95%)
- 重复内镜指征:
- 初次活检阴性但症状持续
- 溃疡4周未愈合(排除顽固性溃疡)
- 内镜检查: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血液学检查:
- 血红蛋白下降(ΔHb>20g/L):
- 意义:提示活动性出血,需急诊内镜止血
- 处理:输血阈值 Hb<70g/L
- 白细胞计数升高(>11×10⁹/L):
- 意义:警惕穿孔继发纵隔感染
- 处理:立即行胸部CT
- 血红蛋白下降(ΔHb>20g/L):
-
凝血功能:
- INR>1.5:
- 意义:抗凝药物相关出血风险倍增
- 处理:暂停抗凝,PPI剂量加倍
- INR>1.5:
-
血清标志物:
- 白蛋白<35g/L:
- 意义:营养障碍影响溃疡愈合
- 处理:启动肠内营养支持
- 白蛋白<35g/L:
-
便潜血试验:
- 持续性阳性:
- 意义:提示溃疡未愈合或再出血
- 处理:缩短内镜复查间隔(2周)
- 持续性阳性:
四、诊断流程要点
- 病因优先原则:必须明确记录外部诱因(如"内镜操作后第3天")
- 警惕穿孔征象:突发胸痛+皮下气肿需跳过影像直接手术探查
- 癌变监测:
- 溃疡8周未愈→强制重复活检
- 假体相关溃疡→每6个月内镜随访
参考文献:
- WHO《国际疾病分类ICD-11临床应用指南》
- AGA《医源性食管损伤管理共识》
- ESGE《上消化道出血内镜诊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