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性食管溃疡Chemical oesophageal ulcer
编码DA25.30
关键词
索引词Chemical oesophageal ulcer、化学性食管溃疡、摄入化学物质引起的食管溃疡 [possible translation]、摄入化学物质引起的食管溃疡、纽扣电池的吞食和嵌顿引起的溃疡
同义词Ulcer of oesophagus due to ingestion of chemicals
缩写化学性食道溃疡
别名化学烧伤性食管溃疡、强酸或强碱引起的食管溃疡、腐蚀性食管溃疡、化学灼伤性食管溃疡、化学性食道炎症伴溃疡、纽扣电池引起的食管溃疡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发生部位
XA0828 食管
XA1180食管上三分之一XA2BY3食管中三分之一XA8JT3胸部食管XA0TN5腹部食管XA0N03颈部食管XA4YW8食管重叠部位XA9CB6食管下三分之一临床表现
XA9CB6持续性炎症所致慢性内脏痛关联情况
ME24 消化系统的临床表现
ME24.Y其他特指的消化系统的临床表现ME24.1消化系统瘘ME24.A6大便潜血阳性ME24.6消化系统扩张ME24.A其他消化系统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ME24.5消化系统溃疡ME24.0消化系统脓肿ME24.8消化系统绞窄或坏疽ME24.3消化系统穿孔ME24.3Y其他特指部位的消化系统穿孔ME24.3Z未特指部位的消化系统穿孔ME24.A0消化道不明原因出血ME24.A5呕血ME24.35胆囊或胆管穿孔ME24.4消化系统狭窄ME24.9胃肠出血ME24.9Z未特指的胃肠出血ME24.30小肠穿孔ME24.A4黑便ME24.A3便血ME24.31大肠穿孔ME24.90急性胃肠道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ME24.A1肛门和直肠出血ME24.7消化系统嵌顿ME24.A2食管出血ME24.2消化系统梗阻ME24.91慢性胃肠道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 通过暴露于主要为源于非药用的物质或其有害效应的方式故意自害
PD00通过暴露于酒精或其有害效应的方式故意自害PD01通过暴露于有机溶剂或其有害效应的方式故意自害PD04通过暴露于腐蚀性物质或其有害效应的方式故意自害PD03通过暴露于杀虫剂或其有害效应故意自害PD02通过暴露于一氧化碳或其有害效应的方式故意自害PD05通过暴露于其他或未特指的主要为源于非药用的物质或其有害效应的方式故意自害 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主要为源于非药用的物质或其有害效应
PH54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腐蚀性物质或其有害效应PH55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脂环烃或芳香烃的卤素衍生物或其有害效应PH51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有机溶剂或其有害效应PH50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酒精或其有害效应PH52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一氧化碳或其有害效应PH56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其他或未特指的主要为源于非药用的物质或其有害效应PH53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杀虫剂或其有害效应 通过暴露于主要为源于非药用的物质或其有害效应进行加害
PE95通过暴露于其他或未特指的主要为源于非药用的物质或其有害效应进行加害PE94通过暴露于腐蚀性物质或其有害效应进行加害PE91通过暴露于有机溶剂或其有害效应进行加害PE90通过暴露于酒精或其有害效应进行加害PE92通过暴露于一氧化碳或其有害效应进行加害PE93通过暴露于杀虫剂或其有害效应进行加害 意外暴露于主要为源于非药用的物质或其有害效应
PB34意外暴露于腐蚀性物质或其有害效应PB31意外暴露于有机溶剂或其有害效应PB32意外暴露于一氧化碳或其有害效应PB35意外暴露于脂环烃或芳香烃的卤素衍生物或其有害效应PB30意外暴露于酒精或其有害效应PB33意外暴露于杀虫剂或其有害效应PB36意外暴露于其他或未特指的主要为源于非药用的物质或其有害效应病程分级
PB36慢性PB36急性化学性食管溃疡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化学性食管溃疡是一种由摄入强酸或强碱等腐蚀性化学物质引起的食道黏膜损伤。这些化学物质能够破坏食道黏膜屏障,导致局部组织坏死、溃疡形成以及潜在的深层组织损伤。化学性食管溃疡可以是急性发生的,也可能在慢性暴露后逐渐发展。
病因学特征
- 化学物质的类型和性质:
- 酸性物质:如硫酸、盐酸等,通常引起凝固性坏死,损伤较为局限但深。
- 碱性物质: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可导致液化性坏死,损伤范围广且深入,可能影响到更深层的组织结构,包括肌层甚至外膜。
-
暴露途径与方式:
- 误吞:常见于儿童意外摄入清洁剂、电池液等家庭用品。
- 自杀企图:成人故意摄入腐蚀性化学品作为自残手段。
- 职业暴露:某些工业环境中,员工可能会因防护不当而吸入或接触有害化学气体或液体。
-
纽扣电池嵌顿:特别指出,当纽扣电池被吞咽并在食道内停留时,由于电池内的电解质泄漏,会对周围组织产生严重的化学烧伤,导致局部溃疡形成。此外,电池产生的电流亦可造成热损伤,加重组织损害程度。
病理机制
-
即时反应:
- 接触瞬间,化学物质即开始侵蚀上皮细胞,引发炎症介质释放,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渗出至间质,造成局部水肿及疼痛。
-
继发改变:
- 溃疡区域边缘可能出现肉芽组织增生,尝试修复受损区域;然而,在严重情况下,愈合过程可能导致瘢痕形成,进而引起食道狭窄,影响食物通过。
临床表现
- 症状特征:
- 急性期:剧烈胸痛(类似于“灼烧感”)、吞咽困难(固体食物更为明显)、呕吐(可能含有血液)。
- 后期:随着溃疡愈合,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性的吞咽不适或阻塞感,体重减轻(因进食受限);长期未治疗者可能发生食道狭窄,进一步加剧吞咽障碍。
请注意,上述内容基于现有文献资料整理而成,对于具体病例诊断与处理建议咨询专业医师。
参考文献:消化系统疾病相关教科书及专业期刊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