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错颌Other specified Malocclusion
编码DA0E.5Y
关键词
索引词Malocclusion、其他特指的错颌、反(牙合)、覆(牙合)、开(牙合)、深覆(牙合)、正锁(牙合)、前牙合、前牙反(牙合)、后反牙合、后牙开(牙合)
别名其他特定错颌、其他特指错颌、其他指定错颌、其他明确错颌
其他特指的错颌(DA0E.5Y)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临床咬合关系异常:
- 通过口腔检查确认至少一种明确的咬合异常类型(如反𬌗、开𬌗、深覆𬌗、锁𬌗等)。
- 符合以下任一客观体征:
- 前牙反𬌗(下颌前牙覆盖上颌前牙)
- 后牙反𬌗(单侧或双侧后牙颊舌向关系异常)
- 垂直向开𬌗(前牙或后牙无咬合接触)
- 深覆𬌗(上颌前牙覆盖下颌前牙超过1/3冠长)。
- 影像学证据:
- 全景片显示牙弓形态异常(如牙弓狭窄、不对称)或牙齿位置异常(如扭转、倾斜)。
- 头颅侧位片测量参数异常(如ANB角超出±2°正常范围)。
- 临床咬合关系异常:
-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功能障碍表现:
- 咀嚼效率下降(需结合咬合力测试或食物嵌塞史)。
- 发音障碍(特定辅音发音不清,如/s/、/z/音)。
- 遗传或获得性因素:
- 家族性错颌畸形史(直系亲属存在类似畸形)。
- 后天诱因(如长期口呼吸、吮指习惯、乳牙早失史)。
- 软组织改变:
- 唇齿关系异常(如上唇短缩、下唇外翻)。
- 功能障碍表现:
-
阈值标准:
- 确诊:同时满足"临床咬合关系异常"和"影像学证据"两项必须条件。
- 高度疑似:满足1项必须条件+2项支持条件,需结合模型分析确认。
二、辅助检查
-
临床检查:
- 视诊与触诊:
- 判断逻辑:观察牙齿排列、面部对称性及颞下颌关节活动度。关节弹响/压痛提示并发TMD。
- 视诊与触诊:
-
影像学检查树:
影像学评估
├── 基础筛查
│ ├── 全景片(评估全口牙列及颌骨结构)
│ └── 头颅侧位片(分析颌骨矢状关系)
└── 高级评估
├── CBCT(三维评估骨量及埋伏牙位置)
└── 手腕骨龄片(青少年骨发育分期)- 判断逻辑:
- 全景片发现牙弓长度差>4mm提示拥挤需扩弓。
- ANB角<-2°提示骨性III类,>+4°提示骨性II类。
- CBCT牙槽骨厚度<1mm警示正畸骨开裂风险。
- 判断逻辑:
-
功能评估:
- 𬌗架分析:
- 判断逻辑:模拟下颌运动轨迹,异常𬌗干扰点需调𬌗或正畸干预。
- 𬌗架分析: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模型分析参数:
- 拥挤度>4mm:提示需拔牙或邻面去釉。
- Bolton指数异常(全牙比<87.5%或>91.3%):需修复或调整牙量。
- Spee曲线深度>2mm:提示需整平牙弓。
-
影像学测量值(中国人群参考): 测量项目 正常范围 异常意义 SNA角 82±2° >84°:上颌前突;<80°:上颌后缩 SNB角 80±2° >82°:下颌前突;<78°:下颌后缩 ANB角 2±2° >4°:II类骨性;<0°:III类骨性 FMA角 25±4° >29°:高角脸型;<21°:低角脸型 -
关节相关检查:
- 颞下颌关节MRI显示盘移位:需正畸-关节联合治疗。
四、诊断流程总结
- 核心确诊:依赖临床咬合检查+影像学定量分析。
- 鉴别重点:
- 排除安氏I-III类明确分类的错𬌗。
- 区分骨性/牙源性病因(CBCT关键)。
- 治疗导向:
- 骨性畸形需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 牙源性畸形可通过单纯正畸矫正。
参考文献:
《中华口腔正畸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口腔正畸诊断与治疗计划》(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头影测量在正畸中的应用》——《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23年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