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药物性或中毒性肝病伴脂肪肝Other specified Drug-induced or toxic liver disease with fatty liver
编码DB95.3Y
关键词
索引词Drug-induced or toxic liver disease with fatty liver、其他特指的药物性或中毒性肝病伴脂肪肝、药物性或中毒性肝病伴急性脂肪性肝病、药物性或中毒性肝病伴急性脂肪性肝病,伴并发症、药物性或中毒性肝病伴急性脂肪性肝病,不伴并发症
缩写DB95-3Y
别名药物性或中毒性脂肪肝、药源性或毒性脂肪肝、药物相关性脂肪肝、毒素相关性脂肪肝、药源性脂肪肝、毒性脂肪肝、药物引起脂肪肝、毒素引起脂肪肝、药物导致脂肪肝、毒素导致脂肪肝
药物性或中毒性肝病伴慢性脂肪性肝病(DB95.30)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
- 肝组织病理学检查:
∘ 大泡性脂肪变性(肝细胞脂肪占比≥5%)
∘ 合并脂肪性肝炎时可见小叶内炎症(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及肝细胞气球样变
∘ 纤维化分期≥F1(根据METAVIR评分系统)
- 肝组织病理学检查:
-
必须条件:
- 明确药物/毒物暴露史:
∘ 暴露时间与肝损伤存在合理时序关系(用药后4周内或长期累积暴露)
∘ 已知肝毒性药物使用史(如胺碘酮、甲氨蝶呤、糖皮质激素等) - 影像学证据:
∘ 超声显示肝脏回声增强("明亮肝")伴深部衰减
∘ 肝脏瞬时弹性成像(FibroScan)CAP值≥238 dB/m
- 明确药物/毒物暴露史:
-
支持条件:
- 实验室异常:
∘ ALT/AST比值<1(敏感性82%)
∘ 血清甘油三酯>2.3 mmol/L(特异性91%) - 临床表现:
∘ 无症状或非特异性症状(乏力、右上腹不适)
∘ 进展期出现黄疸或肝掌(提示慢性化) - 排除标准:
∘ 酒精摄入量<30 g/天(男性)或<20 g/天(女性)
∘ 无代谢综合征(BMI<25,空腹血糖<6.1 mmol/L)
- 实验室异常: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树:
一级检查
├─ 影像学评估
│ ├─ 腹部超声(首选)
│ ├─ 肝脏CT(平扫+增强)
│ └─ FibroScan(CAP/弹性值)
├─ 实验室检测
│ ├─ 肝功能(ALT/AST/GGT)
│ ├─ 血脂谱(TG/LDL)
│ └─ 血清自身抗体(ANA/ASMA)
└─ 病理学检查
└─ 经皮肝穿刺活检(金标准)
二级检查
├─ 线粒体功能评估
│ ├─ 血乳酸/丙酮酸比值
│ └─ 尿有机酸分析
└─ 遗传学检测
└─ CYP450酶基因多态性分析
判断逻辑:
-
超声检查:
- 肝/肾回声对比度≥1.5提示脂肪变性(敏感度85%)
- 血管模糊征阳性时,脂肪含量通常>30%
-
FibroScan:
- CAP≥280 dB/m对应脂肪含量>10%(阳性预测值93%)
- 弹性值>7.4 kPa提示显著纤维化(F2及以上)
-
自身抗体检测:
- ANA≥1:80需排除自身免疫性肝炎重叠
- ASMA阳性提示可能合并胆管损伤
三、实验室参考值及异常意义
检测项目 | 正常范围 | 异常意义 |
---|---|---|
ALT | 7-40 U/L | >3倍ULN提示急性肝损伤(如四环素中毒) |
AST/ALT比值 | 0.8-1.4 | <0.8支持脂肪性病变(特异性78%) |
GGT | 8-61 U/L(男) | >2倍ULN提示胆汁排泄障碍(如胺碘酮相关磷脂质病) |
甘油三酯 | <1.7 mmol/L | >2.3 mmol/L提示脂质代谢严重紊乱(阳性预测值89%) |
乳酸 | 0.5-2.2 mmol/L | 持续>3 mmol/L提示线粒体功能障碍(如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毒性) |
血清铁蛋白 | 30-400 ng/mL | >1000 ng/mL需排除遗传性血色病继发肝损伤 |
四、诊断流程要点
- 初步筛查:药物暴露史+ALT升高+超声脂肪肝表现
- 鉴别诊断:需排除酒精性(GGT/ALT比值>2)、代谢相关(HOMA-IR>2.5)脂肪肝
- 确诊路径:
- 符合必须条件+支持条件≥2项 → 临床诊断
- 病理学确诊需用于:
∘ 不明原因转氨酶持续异常
∘ 疑似合并纤维化/肝硬化
参考文献:
-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2022版)》
- EASL《药物性肝损伤临床实践指南(2019)》
- AASLD《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8更新)》
4.《临床肝胆病杂志》药物性脂肪肝专题(2021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