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食管柱状化生上皮Other specified Columnar metaplastic epithelium of the oesophagus
编码DA23.Y
关键词
索引词Columnar metaplastic epithelium of the oesophagus、其他特指的食管柱状化生上皮
缩写食管柱状化生
别名巴雷特食管、巴瑞特食管、巴雷特氏食管
其他特指的食管柱状化生上皮(DA23.Y)的核心症状与体征
症状(主观感受)
典型症状
- 胸骨后烧灼感(烧心):
- 因胃酸反流刺激食管黏膜引起,常见于餐后或平卧位时(高,70%-90%)。
- 反酸或反胃:
- 胃内容物反流至咽喉或口腔,伴酸苦味(常见,60%-80%)。
- 上腹痛或胸痛:
- 非特异性钝痛或烧灼感,偶可放射至背部(中等,30%-50%)。
非典型症状
- 无症状:
- 约20%-40%患者无典型症状,仅通过内镜检查偶然发现(常见,文献支持:UpToDate)。
- 吞咽困难:
- 食管狭窄或炎症导致固体食物哽噎感(较少见,10%-20%,多见于并发溃疡或狭窄时)。
- 慢性咳嗽或声音嘶哑:
- 胃酸反流至咽喉部引发喉部刺激(低,5%-15%)。
体征(客观检测结果)
典型体征
- 内镜下橘红色柱状上皮化生:
- 食管下段黏膜呈现橘红色或红斑样改变,与周围鳞状上皮分界清晰(高,80%-90%)。
- 黏膜糜烂或溃疡:
- 内镜下可见浅表糜烂或深大溃疡(Barrett溃疡),边缘充血(中等,30%-50%)。
- 食管狭窄:
- 长期炎症后瘢痕形成,内镜或造影显示食管管腔缩窄(较少见,10%-20%)。
非典型体征
- 食管裂孔疝:
- 约30%-50%患者合并食管裂孔疝,增加反流风险(文献支持: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 异型增生或癌变:
- 活检发现低级别/高级别异型增生或早期腺癌(罕见,<5%,需组织学确诊)。
实验室与影像学特征
- 内镜检查(金标准):
- 食管下段柱状上皮化生(橘红色黏膜),需四象限活检确认(检出率:90%-95%)。
- 病理学特征:
- 胃底型:类似胃底腺体,含主细胞及壁细胞(20%-30%)。
- 贲门型:黏液腺为主,无主/壁细胞(30%-40%)。
- 肠化型:伴杯状细胞(不完全性肠化生),癌变风险较高(30%-50%)。
- 食管pH监测:
- 异常酸暴露时间延长(DeMeester评分>14.7),提示胃食管反流(阳性率:70%-85%)。
注:
- 无症状患者仍需定期内镜监测,因其癌变风险与有症状者相当(UpToDate指南建议每2-3年复查)。
- 合并症风险:肥胖、吸烟及长期未控制的GERD显著增加异型增生及腺癌风险(文献支持:中华消化病学分会共识)。
- 治疗核心:长期质子泵抑制剂(PPIs)控制反流,内镜消融治疗适用于高级别异型增生或早期癌变。
参考文献:
- UpToDate临床顾问(2024年更新)
-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1年Barrett食管诊治共识)
- 《Barrett食管与食管腺癌的病理机制研究》(中华医学杂志,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