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急性肠血管疾患Other specified Acute vascular disorders of intestine

更新时间:2025-06-18 22:45:39
编码DD30.Y

关键词

索引词Acute vascular disorders of intestine、其他特指的急性肠血管疾患、急性大面积肠坏死、大面积肠坏死
缩写其他特指急性肠血管疾患
别名急性肠缺血、急性肠系膜血管疾病、急性肠血管病、急性肠血管病变、急性肠系膜缺血、急性肠系膜血管病变、急性肠系膜血管病

其他特指的急性肠血管疾患(DD30.Y)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1. 金标准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阳性
      直接显示肠系膜血管阻塞/狭窄部位(非静脉闭塞、非动脉梗死/缺血),伴侧支循环缺如。
    • 手术探查+病理确诊
      术中见肠段缺血坏死,病理证实微血管血栓形成或炎性闭塞(排除动脉粥样硬化或静脉血栓)。
  2. 必须条件

    • 临床表现三联征
      • 突发剧烈腹痛(疼痛强度与腹部体征分离)
      • 呕吐胆汁或血性液体
      • 便血(暗红色果酱样)或腹泻
    • 影像学证据
      CT血管造影(CTA)显示:
      • 肠系膜血管充盈缺损(非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静脉血栓特征)
      • 肠壁积气征(pneumatosis intestinalis)或门静脉积气
  3. 支持条件

    • 高危因素存在
      • 自身免疫病史(如结节性多动脉炎、大动脉炎)
      • 近期使用血管收缩药物(如可卡因、麦角胺)
      • 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 实验室阈值
      • 乳酸 ≥ 4 mmol/L(提示广泛肠坏死)
      • D-二聚体 ≥ 5 μg/mL(排除其他血栓性疾病后)

二、辅助检查

  1. 检查项目树

一级检查(急诊筛查)
├─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乳酸+D-二聚体
├─ 腹部平片(排除穿孔)
└─ 床旁超声(评估肠蠕动)
二级检查(病因鉴别)
├─ CT血管造影(CTA) → 发现血管异常
│ ├─ 阳性:进入三级检查
│ └─ 阴性:MRI增强扫描
└─ 自身免疫抗体谱(ANCA、ANA)
三级检查(确诊干预)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 金标准
└─ 诊断性腹腔镜(直视肠缺血范围)

  1. 判断逻辑
    • CTA
      • 动脉期充盈缺损 + 静脉期延迟强化 → 提示非闭塞性缺血
      • 肠壁不强化 + 肠系膜静脉积气 → 提示透壁性坏死
    • D-二聚体
      • 5 μg/mL 但无深静脉血栓 → 指向肠系膜微血栓

    • 自身抗体检测
      • ANCA阳性 + CTA示节段性狭窄 → 提示血管炎性缺血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参考范围 异常意义
乳酸 0.5-2.2 mmol/L >2 mmol/L:组织低灌注;>4 mmol/L:提示肠坏死,需紧急手术探查
D-二聚体 <0.5 μg/mL >5 μg/mL:提示广泛微血栓形成,需抗凝治疗;持续升高预示肠坏死进展
白细胞计数 4-10×10⁹/L >15×10⁹/L:细菌易位或脓毒症;>20×10⁹/L需广谱抗生素覆盖革兰阴性菌及厌氧菌
pH值(动脉血) 7.35-7.45 <7.3:代谢性酸中毒,提示乳酸堆积;需扩容改善灌注
ALT/AST ALT 7-40 U/L 突发升高(>3倍):预示肝缺血损伤,需评估肠系膜上动脉血供
降钙素原(PCT) <0.05 ng/mL >2 ng/mL:提示肠道菌群易位继发脓毒症,需紧急控制感染源

四、诊断流程总结

  1. 急诊阶段:腹痛三联征 + 乳酸/D-二聚体初筛 → 启动CTA
  2. 病因鉴别
    • CTA血管异常 + 自身免疫病史 → 血管炎性缺血
    • CTA无阻塞 + 休克病史 → 非闭塞性缺血
  3. 干预决策
    • 乳酸>4 mmol/L 或 D-二聚体>5 μg/mL → 紧急DSA/手术
    • 降钙素原>2 ng/mL → 抗感染+手术清创

权威参考文献

  • 《欧洲血管外科学会急性肠系膜缺血管理指南》(2021)
  • 《美国胃肠病学会血管性肠病诊断共识》(2018)
  • WHO ICD-11 消化系统疾病分类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