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食管血管性疾病Other specified Vascular disorders of the oesophagus

更新时间:2025-06-19 03:09:37
编码DA26.Y

关键词

索引词Vascular disorders of the oesophagus、其他特指的食管血管性疾病
缩写EVD
别名食管血管异常症、食道血管病、食道血管异常

其他特指的食管血管性疾病(DA26.Y)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1. 金标准(确诊依据)

    • 内镜下特征性表现
      • 食管黏膜表面可见孤立性血管瘤、裸露血管(Dieulafoy病)或蓝色囊状隆起(静脉曲张样病变)。
      • 活动性出血时可见喷射性出血或渗血点(特异性诊断依据)。
  2.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要素)

    • 影像学证实血管异常
      • CT血管造影显示食管壁异常血管丛(如簇状扩张静脉或动脉畸形)。
      • 排除门脉高压性静脉曲张(无肝硬化、脾大等门脉高压证据)。
    • 组织学确认
      • 活检显示血管结构异常(如黏膜下动脉异常扩张、血管壁平滑肌缺失)。
  3. 支持条件(临床关联证据)

    • 典型三联征(需满足至少两项):
      • 反复呕血/黑便(发作≥2次)。
      • 吞咽困难(进食固体食物时加重)。
      • 胸骨后疼痛(非烧灼性,与进食无关)。
    • 遗传或系统性疾病关联
      • 皮肤血管畸形(如蓝色橡皮疱疹样痣)。
      • 肢体不对称生长(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

二、辅助检查

  1. 检查项目树

    一级检查:初筛
    ├── 急诊内镜(首选)
    ├── 血常规+凝血功能

    二级检查:病因定位
    ├── 增强CT血管成像
    │ ├── 食管三维重建
    │ └── 门脉系统评估
    ├── 胶囊内镜(不耐受传统内镜者)

    三级检查:特殊评估
    ├── 血管造影(DSA)
    └── 遗传学检测(BRBNS/KTS相关基因)

  2. 判断逻辑

    • 内镜检查
      • 蓝色隆起病灶 → 提示静脉畸形。
      • 孤立裸露血管+喷血 → 确诊Dieulafoy病。
    • CT血管成像
      • 簇状血管团(直径>5mm) → 支持血管瘤诊断。
      • 无门静脉扩张 → 排除门脉高压性病变。
    • 血管造影(DSA)
      • 造影剂外溢 → 定位活动性出血点。
      • 异常血管巢 → 指导介入治疗。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血常规

    • 血红蛋白<110 g/L:提示慢性失血性贫血,需补充铁剂并排查出血灶。
    • 血小板>450×10⁹/L:警惕高凝状态诱发血管闭塞。
  2. 凝血功能

    • PT延长>3秒:排除凝血障碍性疾病导致的出血。
    • D-二聚体升高:提示血管内皮损伤或血栓形成。
  3. 血清铁代谢

    • 血清铁<8.9 μmol/L + 铁蛋白<15 μg/L:确诊缺铁性贫血,需追溯消化道失血。
  4. 遗传学检测

    • TEK或PIK3CA基因突变:确诊蓝色橡皮疱疹样痣综合征(BRBNS)。

四、诊断流程要点

  1. 急性出血期
    • 首选急诊内镜(确诊率80-90%),次选CT血管成像。
  2. 无症状期
    • 胶囊内镜筛查+遗传学检测(BRBNS/KTS高危人群)。
  3. 鉴别诊断
    • 门脉高压性静脉曲张:必有肝硬化证据。
    • 食管癌:活检可见恶性细胞。

参考文献

  • WHO《国际疾病分类(ICD-11)》DA26.Y条目
  • ACG《消化道血管病变管理指南》
  • 《Robbins基础病理学》(血管畸形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