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塞性胰腺炎Obstructive pancreatitis
编码DC34
关键词
索引词Obstructive pancreatitis、阻塞性胰腺炎
缩写OP
别名阻塞性胰腺炎症、胰腺导管阻塞引发的胰腺炎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临床表现
ME24 消化系统的临床表现
ME24.Y其他特指的消化系统的临床表现ME24.1消化系统瘘ME24.A6大便潜血阳性ME24.6消化系统扩张ME24.A其他消化系统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ME24.5消化系统溃疡ME24.0消化系统脓肿ME24.8消化系统绞窄或坏疽ME24.3消化系统穿孔ME24.3Y其他特指部位的消化系统穿孔ME24.3Z未特指部位的消化系统穿孔ME24.A0消化道不明原因出血ME24.A5呕血ME24.35胆囊或胆管穿孔ME24.4消化系统狭窄ME24.9胃肠出血ME24.9Z未特指的胃肠出血ME24.30小肠穿孔ME24.A4黑便ME24.A3便血ME24.31大肠穿孔ME24.90急性胃肠道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ME24.A1肛门和直肠出血ME24.7消化系统嵌顿ME24.A2食管出血ME24.2消化系统梗阻ME24.91慢性胃肠道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ME24.91持续性炎症所致慢性内脏痛ME24.91机械性因素引起的慢性内脏痛病程分级
ME24.91慢性ME24.91急性阻塞性胰腺炎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阻塞性胰腺炎属于胰腺炎症的一种特定类型,归类于ICD11编码DC34。其主要特征是由于机械性梗阻导致胰液排出受阻,引发胰腺组织自我消化及炎症反应。当胰酶原在腺泡细胞内异常激活(而非十二指肠肠腔激活)时,即启动胰腺自溶过程。激活的胰酶破坏腺泡和导管结构,导致局部炎症并可能引发全身性反应。根据病程持续时间可分为急性(病程<4周)和慢性(持续炎症伴不可逆结构改变)两种类型。
病因学特征
-
胆道系统疾病:
- 胆石症:最常见病因(占40-70%),结石嵌顿于Vater壶腹或共同通道,导致胰胆管联合梗阻。
- 壶腹周围肿瘤:包括胆管癌、胰头癌等,通过占位效应阻塞胰管。
-
胰腺结构异常:
- 先天性发育异常:如胰腺分裂、环形胰腺等解剖变异。
- 获得性改变:慢性胰腺炎纤维化狭窄、外伤后瘢痕形成、胰管内蛋白栓等。
- 假性囊肿:直径>5cm的囊肿可能压迫主胰管。
-
外部压迫因素:
- 十二指肠间质瘤、腹膜后纤维化等占位性病变。
- 医源性因素:ERCP术后水肿、胰腺手术吻合口狭窄。
-
其他诱因:
- 酒精滥用:通过增加胰液黏稠度和蛋白沉淀促进胰管梗阻。
- 代谢因素:严重高甘油三酯血症(>11.3mmol/L)可诱发胰蛋白酶原异常激活。
-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IgG4相关疾病导致导管周围淋巴浆细胞浸润。
病理机制
- 梗阻-分泌失衡:胰管压力>35cmH2O时,腺泡细胞紧密连接破坏,酶原颗粒异常胞吐。
- 酶原激活级联:组织蛋白酶B激活胰蛋白酶原,继而激活磷脂酶A2、弹性蛋白酶等,导致脂肪坏死和出血。
- 微循环障碍:炎症介质(TNF-α、IL-6)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浓缩至胰腺灌注下降(<200ml/min/100g)。
- 全身并发症:胰周坏死组织继发感染(多发生于2-3周后),大量炎症因子引发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
-
急性期三联征:
- 持续性上腹痛(VAS≥7分),向腰背部放射,前倾坐位可缓解
- 呕吐(85%病例),但无腹泻等肠梗阻表现
- 腹部深压痛伴反跳痛,偶见Grey-Turner征/Cullen征
-
实验室特征:
- 血清脂肪酶>3倍正常上限(特异性95%)
- CRP>150mg/L提示重症倾向
- 肝酶升高(ALT>150U/L提示胆源性病因)
-
影像学分期:
- 增强CT:Balthazar评分≥4分提示坏死性胰腺炎
- MRCP:可检测<3mm的胰管结石及狭窄
- EUS:诊断胰管梗阻病因的金标准(敏感度92%)
参考文献:《外科学(第九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复旦大学医学院、《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21)》-中华医学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