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塞性胰腺炎Obstructive pancreatitis

更新时间:2025-06-18 19:00:44
编码DC34

关键词

索引词Obstructive pancreatitis、阻塞性胰腺炎
缩写OP
别名阻塞性胰腺炎症、胰腺导管阻塞引发的胰腺炎

阻塞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影像学直接证据
      • E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显示胰管机械性梗阻(结石、狭窄或占位病变)。
      • MRCP(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出胰管扩张(主胰管直径≥3mm)伴梗阻性病变。
    • 组织病理学证据
      • 胰腺活检显示导管周围纤维化、炎症细胞浸润或结石嵌顿。
  2. 支持条件(临床与实验室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急性发作性上腹痛(VAS≥7分)向腰背部放射,前倾体位缓解。
      • 血清脂肪酶>3倍正常上限(特异性95%)。
      • 影像学特征(增强CT/MRI):胰腺水肿、胰周渗出或坏死灶形成。
    • 危险因素
      • 胆石症病史、近期ERCP操作、长期酗酒(酒精摄入>80g/d)。
    • 并发症指标
      • CRP>150mg/L提示重症倾向。
      • 血钙<2.0mmol/L或乳酸脱氢酶(LDH)>350U/L提示预后不良。
  3.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中任意一项即可确诊。
    • 若无直接影像学证据,需同时满足:
      • 典型临床表现(腹痛+脂肪酶升高)
      • 至少一项危险因素
      • 影像学提示胰管扩张(超声/CT显示主胰管直径≥3mm)

二、辅助检查

  1. 影像学检查树

    ┌─初步筛查
    │ ├─腹部超声(检出胆石、胰管扩张)
    │ └─X线(排除肠穿孔)
    ├─病因诊断
    │ ├─增强CT(Balthazar评分评估坏死程度)
    │ ├─MRCP(检测<3mm胰管结石)
    │ └─EUS(内镜超声,鉴别肿瘤性梗阻)
    └─金标准确认
    ├─ERCP(直接显示梗阻部位)
    └─术中探查(适用于急诊手术病例)

  2. 判断逻辑

    • 腹部超声
      • 发现胆总管结石(直径>8mm)或胰管扩张时,应立即行MRCP确认。
    • 增强CT
      • 胰腺坏死范围>30%或Balthazar评分≥4分时,需警惕感染性坏死。
    • ERCP
      • 发现壶腹狭窄伴造影剂滞留>5分钟,提示机械性梗阻。
    • EUS-FNA(超声内镜引导细针穿刺):
      • 对可疑占位病变进行组织取样,鉴别胰腺癌与炎性狭窄。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胰腺酶学

    • 脂肪酶>600 U/L(正常<200):
      • 特异性提示胰腺腺泡细胞损伤,持续升高>1周提示并发症风险。
    • 淀粉酶>3倍正常值
      • 敏感性高但特异性低(需排除肠缺血、腮腺炎等)。
  2. 炎症标志物

    • CRP>150 mg/L
      • 预测重症胰腺炎(敏感度85%),每48小时复查评估进展。
    • 降钙素原(PCT)>2 ng/mL
      • 提示继发细菌感染,需启动抗生素治疗。
  3. 代谢指标

    • 血钙<2.0 mmol/L
      • 脂肪坏死导致钙皂形成,与病死率正相关。
    • 血糖>11.1 mmol/L
      • 胰岛β细胞破坏标志,持续升高提示内分泌功能损伤。
  4. 肝功能

    • ALT/AST>3倍正常值
      • 提示胆源性病因(胆石移行导致肝酶一过性升高)。

四、总结

  • 诊断核心:ERCP/MRCP证实胰管机械性梗阻是金标准,结合特征性腹痛与酶学异常。
  • 检查策略:超声初筛→增强CT评估严重度→MRCP/EUS明确梗阻病因→ERCP确诊。
  • 实验室预警:CRP+LDH+血钙三联监测可早期识别重症化倾向。

参考文献
《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21)》-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
《ERCP临床应用指南》-美国胃肠内镜学会(ASGE)
《胰腺疾病影像学诊断专家共识》-中华放射学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