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烧心Functional heartburn
编码DD90.2
关键词
索引词Functional heartburn、功能性烧心
缩写FB
别名胃酸倒流、反酸、烧心症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临床表现
ME24 消化系统的临床表现
ME24.Y其他特指的消化系统的临床表现ME24.1消化系统瘘ME24.A6大便潜血阳性ME24.6消化系统扩张ME24.A其他消化系统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ME24.5消化系统溃疡ME24.0消化系统脓肿ME24.8消化系统绞窄或坏疽ME24.3消化系统穿孔ME24.3Y其他特指部位的消化系统穿孔ME24.3Z未特指部位的消化系统穿孔ME24.A0消化道不明原因出血ME24.A5呕血ME24.35胆囊或胆管穿孔ME24.4消化系统狭窄ME24.9胃肠出血ME24.9Z未特指的胃肠出血ME24.30小肠穿孔ME24.A4黑便ME24.A3便血ME24.31大肠穿孔ME24.90急性胃肠道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ME24.A1肛门和直肠出血ME24.7消化系统嵌顿ME24.A2食管出血ME24.2消化系统梗阻ME24.91慢性胃肠道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功能性烧心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功能性烧心(Functional Heartburn)是一种无法通过生理性胃食管反流或器质性食管疾病解释的、以发作性胸骨后灼热感为特征的食管功能紊乱性疾病。其特点是患者存在胃灼热症状,但内镜及食管反流监测(如pH阻抗监测)均未发现黏膜损伤或病理性酸反流证据。
病因学特征
-
生理因素:
- 某些胃肠激素(如促胰液素、胆囊收缩素)或药物(如多巴胺能药物)、食物(如咖啡、巧克力)可能影响下食管括约肌(LES)功能,导致短暂性松弛。
- 生理性胃酸反流在健康人群中通常无症状,而功能性烧心患者对正常范围内的酸暴露表现出异常敏感反应。
-
心理社会因素:
- 焦虑、慢性压力等精神心理异常可通过脑-肠轴调控加重食管内脏高敏感状态。
- 情绪应激(如愤怒、悲伤)可能通过中枢敏化机制降低症状阈值,而非直接增加胃酸分泌。
-
食管高敏感性:
- 核心特征为食管对生理性刺激的感知异常增强,可能与外周/中枢神经敏化相关,而非黏膜屏障结构损伤。
-
其他因素:
- 吸烟通过尼古丁的拟胆碱作用促使LES松弛;肥胖可能通过腹内压升高间接影响症状,但二者并非特异性诱因。
病理机制
-
内脏感觉异常:
- 中枢神经系统对食管传入信号的处理异常,导致对正常酸暴露或机械扩张的痛觉过敏。
-
LES功能调节失衡:
- 部分患者存在短暂性LES松弛频率轻度增加,但未达到胃食管反流病的病理程度。
-
食管动力模式:
- 少数患者可能伴随无效食管动力(如弱蠕动),但并非主要致病机制。
临床表现
- 症状特征:
- 胸骨后烧灼感反复发作,持续时间>3个月,与进食、体位改变(如平卧)相关,直立位可缓解。
- 可伴上腹饱胀、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但通常缺乏典型反流或吞咽困难表现。
参考文献:上述资料来源于多个权威医学网站及专业文献,确保了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