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短肢综合征Unspecified Syndromes with micromelia
编码LD24.0Z
关键词
索引词Syndromes with micromelia、未特指的短肢综合征、短肢综合征
别名短肢症、肢体短小症、肢体发育不良
未特指的短肢综合征 (LD24.0Z) 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影像学特征:
- X线显示至少两处长骨(肱骨/股骨/胫骨)长度低于同年龄/性别标准值的3个标准差。
- 干骺端形态异常(增宽、杯口状改变)但骨骺结构正常。
- 临床特征:
- 对称性四肢缩短伴坐高/身高比值≥1.5(适用于3岁以上儿童)。
- 影像学特征:
-
支持条件:
- 家族史:
- 直系亲属存在相似肢体畸形但未确诊特定综合征。
- 基因检测:
- 检出与骨骼发育相关的基因突变(如COL2A1、FGFR3),但不符合已知综合征突变谱。
- 家族史:
-
阈值标准:
- 必须同时满足所有"必须条件"。
- 符合≥1项"支持条件"可增强诊断确定性。
- 需排除致死性骨发育不良、软骨发育不全等特定综合征。
二、辅助检查
-
影像学检查树:
┌──────────────┐
│ 一级检查:四肢X线 │
└──────┬───────┘
├─阳性→┌──────────────┐
│ │ 二级检查:脊柱/骨盆MRI │
│ └──────────────┘
│
└─阴性→┌────────────────┐
│ 三级检查:全基因组测序 │
└────────────────┘ -
判断逻辑:
- X线检查:
- 长骨缩短合并干骺端异常是核心诊断依据,需测量至少3个解剖位点。
- 股骨近端干骺端"子弹头"样改变提示软骨内成骨障碍。
- MRI检查:
- T2加权像显示生长板软骨信号不均匀,提示软骨基质合成异常。
- 椎体终板不规则但无脊髓压迫可与致死性发育不良鉴别。
- 基因检测:
- 阴性结果不能排除诊断(因部分病例基因未明),阳性结果需排除已知综合征。
- X线检查:
三、实验室参考值及异常意义
-
骨代谢标志物:
- 碱性磷酸酶(ALP):
- 儿童参考值:150-450 U/L
-
500 U/L提示成骨活跃(需排查佝偻病)
- <100 U/L提示骨形成抑制(需评估生长板状态)
- 碱性磷酸酶(ALP):
-
基因检测:
- COL2A1基因:
- 杂合突变阳性:可能提示Ⅱ型胶原病,需排查Stickler综合征
- 阴性结果:支持"未特指"分类
- FGFR3基因p.Lys650Glu突变:
- 阳性:直接指向致死性骨发育不良(需排除)
- COL2A1基因:
-
内分泌评估:
- IGF-1水平:
- 年龄匹配标准差评分(SDS)在-2~+2为正常
- SDS<-3需排除生长激素缺乏
- IGF-1水平:
四、鉴别诊断要点
-
致死性骨发育不良:
- 胸廓狭小(胸围<5th%)伴呼吸窘迫
- 股骨长度/腹围比值<0.16(产前超声指标)
-
软骨发育不全:
- 典型"三叉戟"手征
- FGFR3基因p.Gly380Arg突变阳性
参考文献:
- 《国际骨骼发育异常学会分类(2023版)》
- J Med Genet. 2022;59(4):327-335(骨发育分子机制)
- Am J Med Genet C Semin Med Genet. 2021;187(4):429-443(影像诊断标准)
- 《中华儿科杂志》骨关节畸形诊疗专家共识(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