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遗传性骨病,伴骨密度下降Other specified Genetic bone diseases with decreased bone density

更新时间:2025-06-18 19:19:44
编码LD24.KY

关键词

索引词Genetic bone diseases with decreased bone density、其他特指的遗传性骨病,伴骨密度下降、胫骨弯曲-桡骨异常-骨量减少-骨折、Bruck综合征、颅骨"炸面圈征"-脆骨、Cole-Carpenter综合征、先天性成骨不全-小头畸形-白内障、Grant综合征、Kaler-Garrity-Stern综合征、成骨不全-视网膜病变-癫痫-智力缺陷、成骨不全-短长骨畸形-白巩膜、骨质疏松症-大头畸形-失明-关节过度松弛、骨质疏松-假性神经胶质瘤综合征、骨质疏松-眼皮肤-色素减退综合征、骨质疏松-眼皮肤-色素脱失综合征、Singleton-Merten综合征、脊椎-眼综合征、Suarez-Stickler综合征
缩写LD24-KY、HBD
别名遗传性骨病伴骨密度下降、遗传性低骨密度骨病、遗传性骨质疏松症、遗传性骨密度减低症

其他特指的遗传性骨病,伴骨密度下降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基因检测阳性
      • 检出与疾病相关的特定基因突变(如PLOD2、SEC24D、COL1A1/COL1A2等),需通过Sanger测序或全外显子组测序验证。
    • 骨密度客观证据
      • 双能X线吸收法(DXA)检测显示:儿童Z值≤-2.0或成人T值≤-2.5。
  2. 支持条件(临床与影像学依据)

    • 临床表现
      • 反复低能量骨折(每年≥2次),尤其累及长骨或脊柱。
      • 骨骼畸形(脊柱侧弯>10°、胸廓畸形或长骨弯曲)。
      • 典型伴随体征:蓝巩膜、牙本质发育不全或关节挛缩。
    • 影像学特征
      • X线显示骨皮质变薄、椎体双凹变形或"爆米花样"骨痂。
      • MRI可见骨小梁结构紊乱伴骨髓水肿(活动性骨折期)。
  3. 阈值标准

    • 确诊需同时满足:
      • 必须条件中基因检测阳性
      • 至少1项骨密度异常证据
    • 若基因检测未明确,需同时满足:
      • 骨密度异常(Z/T值达标)
      • 至少2项临床表现 + 1项影像学特征
      • 排除继发性骨质疏松(如甲亢、糖皮质激素使用史)

二、辅助检查

  1. 影像学检查树

    ┌─X线平片(初筛骨结构异常)
    │ ├─长骨弯曲/骨折线
    │ └─脊柱压缩性骨折
    ├─DXA骨密度检测(量化评估)
    └─MRI(评估骨髓水肿/微骨折)

  2. 实验室检测树

    ┌─生化指标
    │ ├─血清钙/磷/ALP(基础代谢评估)
    │ └─尿NTX(骨吸收标志物)
    └─基因检测
    ├─靶向Panel测序(PLOD2/SEC24D等)
    └─全外显子组测序(未知基因筛查)

  3. 判断逻辑

    • X线发现爆米花样骨痂:提示反复骨折修复过程,需立即行基因检测。
    • 尿NTX>65 nM BCE/mM Cr:提示异常骨吸收,需结合ALP水平判断成骨活性。
    • COL1A1/COL1A2突变检出:需进一步区分成骨不全症亚型(I型与IV型预后差异显著)。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基因检测

    • PLOD2突变:确诊Bruck综合征,需评估关节挛缩程度。
    • SEC24D突变:提示Cole-Carpenter综合征,应监测颅缝早闭风险。
  2. 骨代谢指标

    • ALP升高(儿童>500 U/L,成人>150 U/L):提示活跃骨转换,但需排除肝脏疾病。
    • 尿NTX持续>65 nM BCE/mM Cr:反映破骨细胞过度活化,指导双膦酸盐使用时机。
  3. 骨密度数据

    • Z值≤-2.0伴椎体骨折:无论年龄,均需启动抗骨吸收治疗。
    • 股骨颈T值年下降>3%:提示疾病进展加速,需调整治疗方案。
  4. 血钙磷异常

    • 血磷<0.8 mmol/L:需排查低磷酸酯酶症(TNSALP基因检测)。
    • 血钙>2.6 mmol/L:提示需排除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继发因素。

四、总结

  • 诊断核心:基因检测是确诊基石,需结合特定突变类型与表型严重程度制定个体化管理方案。
  • 检查策略:优先完成靶向基因检测,影像学重点关注骨结构改变与继发畸形。
  • 实验室预警:尿NTX与ALP的动态监测可评估治疗应答,Z/T值变化需每6-12个月复查。

参考文献

  1. 《成骨不全症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2020)
  2. OMIM数据库(#259450, #112240, #610915)
  3. 《遗传性骨病分子诊断专家共识》(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