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继发性淋巴水肿Unspecified Secondary lymphoedema

更新时间:2025-06-19 04:16:40
编码BD93.1Z

关键词

索引词Secondary lymphoedema、未特指的继发性淋巴水肿、继发性淋巴水肿
缩写SL、Secondary-Lymphedema
别名淋巴液滞留症、术后淋巴水肿、创伤后淋巴水肿

未特指的继发性淋巴水肿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临床表现与病史
      • 存在明确继发因素(手术/放疗/感染史)
      • 进行性无痛性肢体肿胀(持续>3个月)
    • 影像学证据
      • 淋巴闪烁显像显示淋巴回流延迟(放射性示踪剂清除率≤10%/h)或阻塞
  2. 支持条件

    • 体格检查
      • Stemmer征阳性(足背/手背皮肤无法捏起)
      • 凹陷性水肿(早期)→木质样硬化(晚期)
    • 继发因素证据
      • 癌症手术记录(淋巴结清扫范围≥Level I)
      • 放疗剂量≥45 Gy的医疗记录
      • 丝虫病流行区居住史+微丝蚴检测阳性
  3. 排除标准

    • 血清白蛋白>35 g/L(排除低蛋白性水肿)
    • D-二聚体<0.5 mg/L(排除静脉血栓)
    • 甲状腺功能正常(TSH 0.4-4.0 mIU/L)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初筛检查] --> B1(病史采集) A --> B2(体格检查) A --> B3(肢体周径测量) B2 --> C1[Stemmer征] B2 --> C2[皮肤质地评估]

A --> D[影像学检查] D --> E1(淋巴闪烁显像) D --> E2(MRI/CT) E2 --> F1[皮下蜂窝征] E2 --> F2[筋膜增厚]

A --> G[病因学检查] G --> H1(手术记录审查) G --> H2(放疗记录) G --> H3(丝虫抗体检测)

判断逻辑

  1. 淋巴闪烁显像
    • 黄金标准:示踪剂清除率≤10%/h提示功能障碍
    • 侧支循环形成=慢性期特征
  2. MRI/CT
    • 皮下"蜂窝征"(液体积聚)+ 筋膜增厚>3mm=典型表现
    • 需与脂肪水肿(无筋膜改变)鉴别
  3. 病因检查
    • 乳腺癌术后:重点关注腋窝淋巴结清扫范围
    • 盆腔肿瘤:评估髂血管旁淋巴结状态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炎症指标

    • CRP>10 mg/L:提示合并感染性淋巴管炎
    • ESR>30 mm/h:需排查恶性肿瘤复发
  2. 营养指标

    • 白蛋白<35 g/L:可能加重水肿,需营养干预
  3. 丝虫病检测

    • 抗体阳性+夜间血检微丝蚴:确诊丝虫性淋巴水肿
  4. 肿瘤标志物

    • CA15-3/CA125升高:提示原发肿瘤复发可能

四、诊断路径总结

  1. 核心诊断:病史+典型体征+淋巴闪烁显像异常
  2. 病因溯源:必须明确手术/放疗/感染等继发因素
  3. 严重度分级
    • 早期:可逆性凹陷水肿
    • 晚期:非凹陷性硬化+皮肤疣状增生
  4. 鉴别重点
    • 静脉性水肿(D-二聚体升高)
    • 心源性水肿(BNP>100 pg/mL)

参考文献

  1. WHO《淋巴水肿管理指南》(2023)
  2. 国际淋巴学会《淋巴水肿诊断共识》(Lymphology 2022;55:1-15)
  3. NCCN《癌症相关淋巴水肿指南》202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