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肺动脉瓣狭窄Unspecified Pulmonary valve stenosis

更新时间:2025-06-19 03:58:56
编码BB90.Z

关键词

索引词Pulmonary valve stenosis、未特指的肺动脉瓣狭窄、肺动脉瓣狭窄、肺动脉瓣梗阻、PVS-肺动脉瓣狭窄、PS-肺动脉瓣狭窄
缩写PS
别名Pulmonary-Stenosis

未特指的肺动脉瓣狭窄(BB90.Z)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1. 金标准(确诊依据)

    • 超声心动图
      • 直接显示肺动脉瓣结构异常(瓣叶增厚/融合/穹顶样改变)
      • 多普勒测量峰值跨瓣压差 ≥ 20 mmHg(轻度狭窄起始阈值)
      • 瓣口面积 ≤ 1.0 cm²(成人重度狭窄标准)
  2.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要素)

    • 血流动力学证据:右心室-肺动脉收缩期峰值压差 ≥ 20 mmHg
    • 结构异常证据:影像学确认肺动脉瓣解剖畸形(如瓣叶融合、单叶瓣)
    • 排除继发性狭窄:无明确风湿热、类癌综合征或医源性损伤病史
  3. 支持条件(临床佐证)

    • 典型听诊体征:胸骨左缘第2肋间粗糙收缩期喷射性杂音(≥ 3/6级)伴震颤
    • 心电图表现:右心室肥厚(V1导联R波振幅 > 7 mm)或劳损(V1-V3导联ST-T改变)
    • 症状组合:呼吸困难+疲劳+心悸(中重度狭窄)
    • X线特征:肺血减少 + 肺动脉段突出("靴形心"征)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无创检查] A --> C[有创检查] B --> B1[超声心动图] B --> B2[心电图] B --> B3[胸部X线] B --> B4[心脏MRI] C --> C1[右心导管] C --> C2[心血管造影]

判断逻辑详解

  1. 超声心动图(首选)

    • 结构评估:瓣叶数量(二叶瓣/单叶瓣)、厚度、活动度
    • 功能量化
      • 跨瓣压差20-40 mmHg → 轻度狭窄
      • 40-60 mmHg → 中度狭窄
      • 60 mmHg → 重度狭窄

    • 关联分析:需同步评估右心室肥厚程度及三尖瓣反流
  2. 心电图

    • 右心室肥厚(RVH)是血流动力学负荷的直接反映
    • QRS电轴右偏(>110°)提示进展性狭窄
  3. 右心导管(确诊金标准)

    • 直接测量右心室与肺动脉收缩压差值
    • 压差 > 50 mmHg 需考虑介入治疗
  4. 心脏MRI

    • 精确计算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 < 45%提示失代偿)
    • 评估心肌纤维化程度(晚期钆增强)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1. 脑钠肽(BNP/NT-proBNP)

    • 异常值:BNP > 100 pg/mL 或 NT-proBNP > 300 pg/mL
    • 意义:提示右心室压力超负荷导致心肌牵张,见于中重度狭窄
  2. 动脉血气分析

    • 异常模式:PaO₂ < 80 mmHg + 正常PaCO₂
    • 意义:重度狭窄合并右向左分流(卵圆孔未闭)时出现低氧血症
  3. 肝功能

    • 异常指标:总胆红素 > 1.2 mg/dL(以间接胆红素为主)
    • 意义:右心衰竭导致肝淤血性损伤
  4. 凝血功能

    • 异常表现:D-二聚体升高(>500 ng/mL)
    • 意义:右心血流淤滞增加静脉血栓风险

四、诊断流程总结

  1. 初筛:听诊发现特征性杂音 → 超声心动图确认
  2. 分级:跨瓣压差定量 + 右心室功能评估
  3. 病因鉴别
    • 儿童/青少年:优先考虑先天性畸形
    • 成人突发狭窄:排查感染性心内膜炎
  4. 治疗指征
    • 介入治疗:跨瓣压差 > 50 mmHg 或 症状性狭窄
    • 手术指征:瓣膜发育不良或合并其他心内畸形

参考文献

  1. 《2020 ACC/AHA瓣膜性心脏病管理指南》(JACC 2021;77:e25-e197)
  2. 《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中华儿科杂志 2019;57:725-732)
  3. ESC《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管理指南》(Eur Heart J 2020;41:4153-4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