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复极综合征Early repolarisation syndrome
编码BC65.3
关键词
索引词Early repolarisation syndrome、早期复极综合征、下侧壁导联J波抬高综合征
同义词inferolateral J wave elevation syndrome
缩写ERS
别名早期复极化综合征、早期复极综合症
(BC65.3)早期复极综合征的核心症状与体征
症状(主观感受)
-
无症状(常见):
- 绝大多数患者(约70%-90%)无任何主观症状,仅通过常规心电图检查发现异常。
- 文献支持:早期复极现象在健康人群中检出率为1%-13%(Antzelevitch et al., 2008)。
-
非特异性胸痛(较少见,10%-20%):
- 表现为短暂性胸骨后钝痛或压迫感,与ST段抬高区域无明确对应关系。
- 需排除冠心病、心肌炎等其他病因。
-
心悸或晕厥(罕见,<5%):
- 极少数合并室性心律失常者可出现晕厥前兆或意识丧失,多见于J波抬高幅度≥0.2 mV者。
- 与恶性心律失常(如室颤)相关(Haïssaguerre et al., 2009)。
体征(客观检测结果)
-
心电图特征(100%):
- J点抬高:下侧壁导联(II、III、aVF及V4-V6)J点抬高≥0.1 mV(常见于V4导联)。
- ST段凹面向上型抬高:抬高幅度通常为1-4 mm,伴T波高尖(发生率>95%)。
- J波形态:呈切迹型或顿挫型,持续至QRS波终末(特异性表现)。
-
动态心电图表现:
- 心率增快时ST段抬高幅度可减小(迷走神经张力影响)。
实验室与影像学特征
-
实验室检查:
- 无特异性异常:心肌酶谱、电解质、炎症指标均正常(排除性诊断依据)。
-
心脏影像学:
- 超声心动图:心脏结构与功能正常(无结构性心脏病证据)。
- 心脏MRI:约5%-10%患者可见局灶性心肌纤维化(与心律失常风险相关)。
发生率说明
特征 | 发生率(文献依据) |
---|---|
无症状患者 | 高(70%-90%,Antzelevitch et al.) |
J波抬高≥0.2 mV | 低(3%-5%,Tikkanen et al. 2009) |
合并室颤 | 极低(<0.1%,Rudic et al. 2012) |
注:恶性心律失常风险与J波形态(顿挫型)、幅度(≥0.2 mV)及下侧壁导联分布密切相关,需结合家族史综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