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铁粒幼细胞贫血Unspecified Sideroblastic anaemia
编码3A72.Z
关键词
索引词Sideroblastic anaemia、未特指的铁粒幼细胞贫血、铁粒幼细胞贫血
缩写SA
别名环状铁粒幼红细胞贫血、铁利用障碍性贫血
未特指的铁粒幼细胞贫血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骨髓铁染色阳性:骨髓涂片普鲁士蓝染色显示≥15%的有核红细胞含环状铁粒幼细胞(≥5个铁颗粒环绕核周1/3以上)。
- 基因检测:检出ALAS2、SLC25A38、ABCB7等致病基因突变(适用于遗传性病例)。
-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依据):
- 外周血象特征:
-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MCV<80 fL)或双相性红细胞群(同时存在大小两类红细胞)。
- 网织红细胞计数降低(<1.5%),与贫血程度不成比例。
- 铁代谢异常三联征:
- 血清铁升高(>150 μg/dL)
- 转铁蛋白饱和度升高(>45%)
- 血清铁蛋白升高(>300 ng/mL)
- 外周血象特征:
-
支持条件(临床与实验室依据):
- 典型症状:进行性疲劳、活动后气促、皮肤苍白(持续≥3个月)。
- 体征:肝脾肿大(影像学证实肝脏>15 cm或脾脏>12 cm)。
- 维生素B6治疗反应:吡哆醇治疗4周后血红蛋白上升≥1.5 g/dL(提示获得性亚型)。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初步筛查] --> B1(全血细胞计数+网织红细胞)
A --> B2(血清铁代谢三项)
B1 --> C1(骨髓穿刺)
B2 --> C1
C1 --> D1(骨髓铁染色)
C1 --> D2(遗传学检测)
D1 --> E1(环状铁粒幼细胞定量)
D2 --> E2(ALAS2/SLC25A38测序)
判断逻辑:
- 全血细胞计数:
- 若MCV<80 fL且网织红细胞↓→高度提示铁粒幼细胞贫血
- 出现双相性红细胞→需与MDS-RS鉴别
- 铁代谢三项:
- 血清铁↑+铁饱和度↑+铁蛋白↑→锁定铁利用障碍
- 骨髓铁染色:
- 环状铁粒幼细胞≥15%→确诊核心依据
- 基因检测:
- ALAS2突变→确诊X连锁遗传亚型
- SLC25A38突变→提示线粒体铁转运缺陷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 参考范围 | 异常意义 |
---|---|---|
环状铁粒幼细胞 | <5% | ≥15%:确诊标志;5-15%:需结合铁代谢指标 |
血清铁 | 50-150 μg/dL | >150 μg/dL:提示无效红细胞生成和铁超载 |
转铁蛋白饱和度 | 20%-45% | >45%:铁利用障碍特征,需排查遗传性病因 |
血清铁蛋白 | 15-300 ng/mL | >300 ng/mL:反映铁储备过量,需监测器官铁沉积 |
网织红细胞 | 0.5%-1.5% | <1.5%:提示无效造血,与贫血程度不匹配 |
红细胞锌原卟啉 | <35 μg/dL RBC | >100 μg/dL:特异性提示血红素合成障碍(铅中毒/ALAS2缺陷) |
关键解读:
- 铁代谢指标全面升高:是区别于缺铁性贫血的核心特征(缺铁性贫血表现为铁↓/铁蛋白↓)。
- 网织红细胞降低:反映骨髓无效造血,需与溶血性贫血鉴别(后者网织红细胞↑)。
- 锌原卟啉显著升高:提示原卟啉IX与铁结合受阻,直接指向血红素合成障碍。
四、诊断流程总结
- 初筛:血常规+铁代谢→发现小细胞贫血伴铁超载
- 确诊:骨髓环状铁粒幼细胞≥15%
- 分型:
- 基因检测→明确遗传亚型
- 吡哆醇试验→识别获得性亚型
- 并发症筛查:
- 肝脾超声(监测铁沉积)
- 心功能评估(严重贫血继发改变)
参考文献:
- WHO《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2022修订版)
- ICSH《铁粒幼细胞贫血诊断指南》(Haematologica 2019)
- 《威廉姆斯血液学》(第10版)遗传性贫血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