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溶血性贫血Unspecified Haemolytic anaemias
编码3A4Z
关键词
索引词Haemolytic anaemias、未特指的溶血性贫血
缩写NOSHA、未特指溶贫
别名溶血性贫血-未特指、未分类溶血性贫血、不明类型溶血性贫血、溶贫-未特指
未特指的磷酸己糖旁路或谷胱甘肽代谢异常引起的溶血性贫血(3A10.0Z)诊断标准与辅助检查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酶活性测定异常:
- 红细胞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活性低于正常参考值的30%(或国际单位<1.0 U/g Hb)。
- 或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60 U/g Hb(正常参考值:60-120 U/g Hb)。
- 基因检测阳性:检出已知致病基因突变(如G6PD基因、GSR基因、GCLC基因等)。
- 酶活性测定异常:
-
支持条件(临床与实验室依据):
- 溶血证据:
- 网织红细胞计数≥5%(成人)或≥10%(儿童)。
- 血清间接胆红素≥34.2 μmol/L(2 mg/dL)。
- 乳酸脱氢酶(LDH)>250 U/L(成人)。
- 氧化应激暴露史:
- 近期接触氧化性药物(如伯氨喹、磺胺类)、蚕豆摄入或感染(细菌/病毒)。
- 溶血证据: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树:
-
实验室检查
├─1.1 酶活性测定(金标准)
│ ├─G6PD活性
│ └─谷胱甘肽代谢相关酶(GR、γ-GCS)
├─1.2 基因检测
│ ├─G6PD基因测序
│ └─谷胱甘肽合成酶基因(GCLC、GSS)
├─1.3 溶血指标
│ ├─网织红细胞计数
│ ├─间接胆红素
│ └─LDH
└─1.4 氧化应激评估
├─海因小体(Heinz body)检测
└─GSH/GSSG比值 - 影像学检查
└─2.1 腹部超声(评估脾肿大、胆石症)
判断逻辑:
- G6PD活性检测:若活性显著降低(<30%)且排除急性溶血期假阴性可能(需在溶血缓解后复查),可确诊G6PD缺乏相关溶血。
- 基因检测:发现致病突变(如G6PD Mediterranean或Canton型)可明确遗传基础,适用于酶活性临界值或复杂病例。
- 海因小体检测:阳性(>5%红细胞含海因小体)提示氧化损伤,支持代谢异常相关溶血。
- GSH/GSSG比值:比值<10(正常>100)提示谷胱甘肽代谢严重失衡。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 正常参考值 | 异常意义 |
---|---|---|
G6PD活性 | 成人:4.6-13.5 U/g Hb | <1.0 U/g Hb提示严重缺乏,1.0-3.0 U/g Hb为部分缺乏,需结合临床表现判断。 |
谷胱甘肽还原酶(GR) | 60-120 U/g Hb | <60 U/g Hb提示GR缺乏,导致GSH再生障碍,红细胞抗氧化能力下降。 |
网织红细胞计数 | 成人:0.5%-1.5% | >5%提示溶血代偿反应活跃,需排除其他贫血类型。 |
GSH/GSSG比值 | >100 | <10提示严重氧化应激,需立即停用氧化性药物并监测肾功能。 |
海因小体 | 阴性(<1%) | >5%为阳性,提示氧化损伤导致血红蛋白变性,需警惕急性溶血危象。 |
四、总结
- 诊断核心:酶活性测定联合基因检测是确诊依据,需结合溶血指标和氧化应激暴露史。
- 鉴别重点:需排除自身免疫性溶血(Coombs试验阳性)和血红蛋白病(如地中海贫血)。
- 紧急处理:GSH/GSSG比值显著降低或海因小体阳性时,需立即去除诱因并监测肾功能。
参考文献:
- WHO《遗传性溶血性贫血诊断指南》(2023版)
- 《中华血液学杂志》红细胞酶缺陷诊疗共识(2024)
- UpToDate临床数据库(2025年6月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