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凝血缺陷、紫癜或其他出血或相关情况Unspecified Coagulation defects, purpura or other haemorrhagic or related conditions
编码3B6Z
关键词
索引词Coagulation defects, purpura or other haemorrhagic or related conditions、未特指的凝血缺陷、紫癜或其他出血或相关情况、出血性情况, 未特指、出血素质、出血性疾病NOS、未特指出血性情况、出血性情况NOS、紫癜或凝血缺陷
缩写UCD、Unspecified-Coagulation-Defect
别名凝血功能紊乱、凝血因子缺乏症、血液凝固缺陷、抗凝异常、出血性疾病、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管性紫癜、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遗传性凝血因子异常、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
未特指的循环抗凝物引起的出血性疾患及其他特指血小板质量缺陷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A. 未特指的循环抗凝物引起的出血性疾患(ICD-11 3B21.Z)
-
金标准:
- 抗凝物质直接检测:
- Bethesda法测定抗凝血因子(如因子VIII、IX)抑制物滴度≥1.0 BU/mL。
- 肝素浓度检测显示血药浓度超过治疗范围(>0.5 U/mL)。
- 抗凝物质直接检测:
-
必须条件:
- 出血症状:自发性或创伤后异常出血(如皮肤瘀斑、关节出血、内脏出血)。
- 凝血功能异常:
- 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显著延长(>正常值1.5倍),且不能通过正常血浆纠正。
- PT(凝血酶原时间)可能正常或轻度延长。
-
支持条件:
- 获得性凝血因子抑制物证据:
- 血清学检测显示抗磷脂抗体阳性(如抗心磷脂抗体、狼疮抗凝物)。
- 药物暴露史:近期使用肝素、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如达比加群)或Xa因子抑制剂(如利伐沙班)。
- 获得性凝血因子抑制物证据:
B. 其他特指的血小板质量缺陷(ICD-11 3B62.Y)
-
金标准:
- 血小板功能特异性检测:
- 血小板聚集试验显示对ADP、胶原或瑞斯托霉素反应显著降低(聚集率<40%)。
- 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如GPⅡb/Ⅲa、GPⅠb/Ⅸ)表达缺陷。
- 血小板功能特异性检测:
-
必须条件:
- 出血体征:皮肤瘀点、黏膜出血(鼻衄、牙龈出血)、月经过多。
- 血小板计数正常或接近正常(>100×10^9/L)。
-
支持条件:
- 遗传学证据:基因检测发现与特定疾病相关的突变(如ABCB6基因突变提示Scott综合征)。
- 血小板颗粒分析:电子显微镜显示致密颗粒或α颗粒数量减少(如α-δ致密颗粒缺乏)。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树
- 凝血功能评估
├─ APTT、PT、TT(凝血酶时间)
└─ 混合试验(区分因子缺乏与抑制物) - 血小板功能分析
├─ 血小板聚集试验(ADP/胶原/瑞斯托霉素)
└─ 流式细胞术(GPⅡb/Ⅲa、GPⅠb/Ⅸ表达) - 抗凝物质检测
├─ Bethesda法(凝血因子抑制物)
└─ 抗磷脂抗体检测 - 分子诊断
└─ 基因测序(特定血小板缺陷相关基因) - 影像学
└─ 超声/CT(评估内脏出血或关节积血)
判断逻辑
- APTT延长+正常混合试验:提示存在凝血因子抑制物(如抗因子VIII抗体)。
- 血小板聚集试验异常但计数正常:指向血小板质量缺陷(如ADP受体P2Y12缺乏)。
- 基因检测阳性:确诊遗传性血小板功能缺陷(如Stormorken综合征)。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 异常值 | 临床意义 |
---|---|---|
APTT | >40秒(正常25-35秒) | 提示内源性凝血途径异常(凝血因子缺乏或抑制物存在)。 |
Bethesda滴度 | ≥1.0 BU/mL | 确诊获得性凝血因子抑制物(如抗因子VIII抗体)。 |
血小板聚集率 | ADP诱导<40% | 提示血小板活化功能障碍(见于P2Y12受体缺乏或信号传导异常)。 |
GPⅡb/Ⅲa表达 | <50%正常水平 | 确诊Glanzmann血小板无力症。 |
肝素浓度 | >0.5 U/mL | 提示肝素过量或高肝素血症,需立即停药并拮抗。 |
四、总结
- 循环抗凝物疾患:诊断核心为凝血功能异常+抗凝物质检测阳性,需排除药物因素(如肝素过量)。
- 血小板质量缺陷:依赖血小板功能试验和分子检测,注意与血小板数量减少性疾病(如ITP)鉴别。
- 实验室指标需结合临床表现综合解读,如APTT延长伴出血倾向优先考虑抑制物而非单纯因子缺乏。
参考文献:
- 《威廉姆斯血液学》(第10版)
- ISTH(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指南
- 默沙东诊疗手册(血液病分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