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获得性溶血性贫血,非免疫性Other specified Acquired haemolytic anaemia, non-immune

更新时间:2025-06-19 01:35:54
编码3A21.Y

关键词

索引词Acquired haemolytic anaemia, non-immune、其他特指的获得性溶血性贫血,非免疫性、感染性非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药物诱导的非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药物引起的非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药物引起的获得性非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药物诱导的酶缺乏性贫血 [possible translation]、药物诱导的酶缺乏性贫血、某些非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非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possible translation]、获得性非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possible translation]、症状性溶血性贫血 [possible translation]、继发性溶血性贫血 [possible translation]、症状性溶血性贫血、获得性非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非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继发性溶血性贫血、机械性溶血性贫血、劳力性血红蛋白尿、行军性血红蛋白尿、中毒性溶血性贫血、获得性中毒性溶血性贫血 [possible translation]、获得性中毒性溶血性贫血、获得性感染性溶血性贫血、分流性高胆红素血症、以色列分流性高胆红素血症、Israel旁路性高胆红素血症、以色列分流高胆红素血症、红细胞碎片综合征、非典型溶血尿毒综合征伴抗H因子抗体、抗H因子抗体相关性非典型溶血尿毒综合征
缩写非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别名其他特指的获得性溶血性贫血-非免疫性、Acquired-haemolytic-anaemia-non-immune-other-specified

其他特指的获得性溶血性贫血,非免疫性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1. 金标准(确诊依据)

    • Coombs试验阴性:排除免疫介导的溶血机制(必需)。
    • 溶血证据组合
      • 血红蛋白<100 g/L + 网织红细胞计数>2%(或绝对值>100×10⁹/L)
      • 血清间接胆红素>17 μmol/L + 乳酸脱氢酶(LDH)>250 U/L
  2.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标准)

    • 明确病因暴露史(至少符合1项):
      • 近期使用氧化性药物(磺胺类、呋喃妥因等)
      • 病原体感染证据(血培养阳性/PCR检出疟原虫等)
      • 机械损伤史(人工心脏瓣膜植入/重度烧伤)
    • 典型溶血三联征
      • 血红蛋白下降(男性<130 g/L,女性<120 g/L)
      • 网织红细胞比例>3%
      • 外周血涂片见裂红细胞>2%
  3.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溶血标志物阈值
      • 血清结合珠蛋白<0.3 g/L
      • 游离血红蛋白>40 mg/L(提示血管内溶血)
    • 并发症证据
      • 血红蛋白尿(尿潜血阳性而镜检无红细胞)
      • 肾功能异常(肌酐>133 μmol/L支持HUS)

二、辅助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病因筛查] A --> C[溶血评估] A --> D[并发症检测]

B --> B1[微生物检测] B1 --> B11(血培养/便培养) B1 --> B12(疟原虫厚薄血涂片) B --> B2[药物暴露分析] B2 --> B21(血清药物浓度检测)

C --> C1[红细胞动力学] C1 --> C11(网织红细胞计数) C1 --> C12(红细胞寿命测定-⁵¹Cr标记) C --> C2[膜稳定性检测] C2 --> C21(渗透脆性试验) C2 --> C22(G6PD活性测定)

D --> D1[肾功能评估] D1 --> D11(肌酐/尿素氮) D1 --> D12(尿蛋白定量) D --> D2[血栓评估] D2 --> D21(ADAMTS13活性)

判断逻辑

  1. 病因筛查

    • 微生物检测阳性→直接指向感染性溶血(如疟原虫涂片见环状体)
    • 药物浓度超标+G6PD缺乏→确诊药物氧化性溶血
  2. 溶血评估

    • 网织红细胞↑+裂红细胞↑→提示机械性/微血管病性溶血
    • 渗透脆性↑+G6PD活性<30%→支持氧化应激性溶血
  3. 并发症检测

    • ADAMTS13活性<10%→诊断血栓性微血管病(TMA)
    • 肌酐↑+血小板<50×10⁹/L→符合溶血尿毒综合征(HUS)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参考范围 异常意义 处理建议
网织红细胞 0.5%-1.5% >3%:骨髓代偿性增生,提示溶血持续 监测溶血程度,每48小时复查
LDH 120-250 U/L >500 U/L:提示大面积血管内溶血 紧急评估肾功能,预防急性肾损伤
血清结合珠蛋白 0.3-2.0 g/L <0.1 g/L:血管内溶血特异性标志 启动血红蛋白尿管理方案
G6PD活性 >60%正常活性 <30%:氧化剂暴露下溶血风险极高 禁用伯氨喹/磺胺类药物,避免蚕豆
ADAMTS13活性 40%-130% <10%:提示血栓性微血管病 立即血浆置换,抗补体治疗(依库珠单抗)
外周血裂红细胞 <0.5% >2%:微血管病性溶血(如HUS/DIC) 排查血栓/恶性肿瘤/子痫前期

四、诊断流程总结

  1. 确诊路径

    • 第一步:Coombs试验阴性 + 溶血三联征(Hb↓/网织红↑/间接胆红素↑)
    • 第二步:锁定病因(药物/感染/机械因素)
    • 第三步:并发症筛查(肾功能/血栓标志物)
  2. 关键鉴别

    • 免疫性溶血:Coombs阳性,糖皮质激素有效
    • 遗传性溶血:家族史+红细胞酶/膜蛋白基因突变

参考文献

  • 欧洲血液学会(EHA)《非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管理指南》(2023)
  • 《Blood》杂志:Drug-induced hemolytic anemia: pathogenesis,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