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非遗传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Congenital non-inherited pure red cell aplasia
编码3A60.0
关键词
索引词Congenital non-inherited pure red cell aplasia、先天性非遗传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
缩写PRCA、C-PRCA
别名先天性非遗传性红细胞再生障碍、先天性非遗传性红系增生低下、婴儿非遗传性单纯性红细胞再生障碍、非遗传性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
先天性非遗传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骨髓活检病理学检查:
- 红系前体细胞(BFU-E、CFU-E)显著减少或缺失(<5%有核细胞)
- 粒系和巨核系造血功能正常(粒/红比例>8:1)
- 排除遗传性病因:
- 核糖体蛋白基因检测阴性(如RPS19、RPL5等)
- 染色体断裂试验阴性(排除范可尼贫血)
- 骨髓活检病理学检查:
-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标准)
- 持续性贫血:
- 血红蛋白<70 g/L(新生儿期即出现)
- 网织红细胞绝对值<10×10⁹/L
- 骨髓红系选择性衰竭:
- 红系增生极度低下(红系前体细胞比例<0.5%)
- 粒/巨核系造血正常
- 非遗传性证据:
- 无家族病史
- 无相关基因突变
- 持续性贫血:
-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实验室标志物:
- 红细胞腺苷脱氨酶(eADA)升高 >1.5倍正常值
- 胎儿血红蛋白(HbF)持续>5%(>6月龄)
- 治疗反应性:
- 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4周内Hb上升>20 g/L)
- 排除性标准:
- 无胸腺瘤影像学证据(胸部CT阴性)
- 无微小病毒B19感染证据(PCR阴性)
- 实验室标志物: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初步筛查] --> B[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计数] A --> C[外周血涂片] B --> D[异常结果:Hb<70g/L Ret<10×10⁹/L] D --> E[骨髓检查] E --> F[骨髓活检+细胞形态学] F --> G[红系增生低下] G --> H[确诊检查] H --> I[基因检测排除遗传病] H --> J[eADA与HbF检测] H --> K[胸腺影像学] K --> L[最终诊断]
判断逻辑:
- 血常规与网织红细胞:
- 持续性贫血伴网织红细胞减少→提示纯红系衰竭
- 若白细胞/血小板正常→支持非全血细胞减少
- 骨髓检查:
- 红系前体细胞缺如+粒/巨核系正常→确诊核心依据
- 需量化红系占比(<0.5%为关键阈值)
- 鉴别诊断检查:
- 基因检测阴性→排除Diamond-Blackfan贫血
- 胸腺CT阴性→排除胸腺瘤相关PRCA
- 治疗性诊断:
- 糖皮质激素试验治疗有效→支持免疫介导机制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 参考范围 | 异常意义 |
---|---|---|
血红蛋白(Hb) | 新生儿>145 g/L | <70 g/L:提示输血依赖性贫血,需评估骨髓衰竭程度 |
网织红细胞绝对值 | >40×10⁹/L | <10×10⁹/L:证实红系造血衰竭,排除溶血/失血 |
eADA活性 | 0.8-1.2 U/g Hb | >1.8 U/g Hb:提示红系分化障碍,特异性标志物 |
胎儿血红蛋白(HbF) | <1%(>6月龄) | >5%:反映造血压力代偿,需监测继发性血色病风险 |
血清EPO水平 | 4-25 mIU/mL | >500 mIU/mL:提示EPO抵抗,支持红系前体细胞反应性降低 |
骨髓红系占比 | 20-35% | <0.5%:确诊性指标,需结合粒/巨核系正常 |
异常结果处理建议:
- eADA/HbF持续升高→启动免疫抑制治疗
- EPO>500 mIU/mL→禁用EPO制剂(可能加重无效造血)
- 输血依赖→监测铁过载(每3月查血清铁蛋白)
四、诊断流程总结
- 核心路径:贫血+网织红细胞减少→骨髓红系衰竭→排除遗传/继发因素
- 关键鉴别:
- 遗传性PRCA:基因检测阳性
- 暂时性幼红细胞减少症:6月内自发缓解
- 治疗关联诊断:糖皮质激素敏感者支持免疫病因
参考文献:
- Blood (2019) 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诊断共识
- WHO《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第5版)
- 《中华血液学杂志》先天性PRCA诊疗指南(2022)
- NIH罕见病数据库(GARD ID: 1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