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厥是生活中不少人都遇到过的情况,背后可能和多个身体系统的问题有关。接下来我们从日常常见情况入手,讲讲晕厥的常见诱因和应对办法。
一、体位性低血压的临床特征
当收缩压降到90mmHg以下时,可能出现脑供血不足的表现。体位性低血压是指从躺着改成站着时,收缩压下降≥20mmHg或舒张压下降≥10mmHg,典型情况就是蹲厕所起身、早上起床时突然眼前发黑、头晕。有些瘦弱的人容易有体质性低血压,如果运动时突然头晕,要警惕是不是血容量不够或自主神经调节出了问题。
二、耳石症的病理机制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俗称“耳石症”)是耳朵前庭系统的常见问题,因内耳里的碳酸钙小结晶掉落到半规管里引起。典型发作常和特定头位变化有关,比如躺下、翻身时突然天旋地转,持续时间一般不到1分钟,还会伴有恶心、呕吐,眼球会不自主地有规律晃动(医学上叫位置性眼震)。
三、心脑血管异常的临床警示
心脏问题引起的晕厥常和心律失常有关,比如心脏突然停跳(窦性停搏)、心脏传导系统出问题(房室传导阻滞),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同时心率不正常。脑子血管问题引起的晕厥要小心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特点是发作性眩晕,还会有走路不稳、说话不清楚,做影像学检查能看到脑干或小脑有缺血病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中风的预警信号,需要做头颅MRI检查。
四、血液系统异常的临床表现
贫血引起的晕厥是因为血液里血红蛋白少了,带氧气的能力下降,女性月经后、有慢性失血的人要注意。血糖低于2.8mmol/L时(比如饿太久、糖尿病患者用药后没及时吃饭),会引发低血糖性晕厥,表现为意识模糊、出汗、心慌,快速补葡萄糖能缓解。
五、颈椎退行性病变的影响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因为颈椎骨质增生压迫了椎动脉,会引起颈性眩晕。典型表现是脖子活动时突然头晕,还伴有肩颈肌肉紧张,换体位会加重,做颈椎MRI能看到椎间孔变窄或椎动脉走形异常。
六、视觉异常的诱发因素
眼睛屈光不正(比如近视、散光没矫正)引起的眩晕,多是因为双眼调节和集合功能不协调,常见于没戴眼镜的近视、散光患者。这类人常说看近物后头晕更厉害,验光能查出两只眼睛度数差大(屈光参差)或眼睛调节能力跟不上(调节滞后)。
七、心理因素相关性晕厥
过度换气综合征常因为焦虑引起,表现为突然呼吸急促,还伴有手脚麻木,做血气分析会发现呼吸性碱中毒。要和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区分开,主要靠呼吸训练和认知行为疗法调整。
八、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老年人要警惕跌倒后的并发症,建议做骨密度检查。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查自主神经功能,注意换体位时的血压波动。运动员建议做运动负荷试验,排除运动时诱发的心律失常。
九、规范处置流程
突发晕厥时,现场处理要遵循“躺平-打开气道-测生命体征”的原则,记好发作时长和伴随症状。去急诊后,医生会重点查神经系统情况(比如有没有一侧手脚无力、说话不清楚)、心电图异常(比如ST段改变、心律失常),还有生命体征稳不稳。高危人群建议定期测卧立位血压、做动态心电图检查。
晕厥的诱因多种多样,关键是要留意发作的细节——比如什么时候发作、有没有伴随症状,这些信息能帮医生更快找到原因。如果经常出现晕厥,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检查,避免耽误关键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