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在中医里被称为“瘾疹”,中医认为它主要是体质失衡导致免疫系统异常引起的。调理时,中医会结合体质特点,通过内服、针灸、外洗等方法改善,同时需要结合现代医学理念,这样才能更科学地控制病情。
内服调理:根据体质喝对症中药
中医会把荨麻疹分成不同类型,用不同方剂调整体质:
- 比如红肿灼热的“风热型”,常用消风散这类方剂,能调整免疫系统的炎症平衡,减少身体里引发过敏的IgE抗体(2023年《中医药学报》研究显示,这类方剂能改善过敏反应);
- 遇冷就加重的“风寒型”,麻黄桂枝各半汤能改善皮肤血液循环,但要注意不能长期用;
- 伴随消化不好(比如便秘、腹胀)的“胃肠湿热型”,防风通圣散能调理肠道菌群,抑制过敏时“闹事”的肥大细胞,缓解症状(动物实验证实有效)。
需要提醒的是,中药成分复杂,2022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显示,18.7%的药物过敏反应和中药注射剂有关。所以内服中药一定要找专业中医辨证开药,绝对不能自己乱喝。
针灸疏通:刺激穴位调神经免疫
针灸常用曲池(能辅助调节血压)、血海(促进血液运行)、足三里(增强免疫力)这些穴位,通过刺激神经纤维减少组胺释放——组胺正是引发瘙痒、红肿的关键物质。2021年《针灸临床杂志》的一项研究证实,每周做3次电针,60%患者的瘙痒程度能减轻40%以上。
但要注意:皮肤破了不能扎针,治疗前要先查凝血功能,避免出血风险。一定要找有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证的专业人士操作,安全更有保障。
外洗止痒:缓解表面症状的辅助法
苦参、白鲜皮、地肤子这些中药里的成分,有天然对抗组胺的作用。比如2023年体外实验显示,地肤子提取物能抑制5-羟色胺引起的皮肤血管扩张(也就是减少发红肿胀)。不过外洗只能缓解表面痒、红的症状,没法解决深层的免疫紊乱。
建议用“三步护理法”:先用药液洗10分钟→用生理盐水冲干净→涂医用保湿霜。别用含薄荷脑的洗剂,容易引发接触性过敏。外洗只是辅助,不能代替内服或其他系统治疗。
科学认知:中医和现代医学要配合
中医说的“扶正祛邪”(提升自身抵抗力、赶走邪气),其实和现代免疫调节的思路是相通的,但要理性看待:
- 急性发作时(比如突然起大片风团、痒得厉害),得首选第二代抗组胺药(比如氯雷他定)控制症状;
- 慢性期(反复发作超过6周)更适合用中医调理体质,改善根源问题。
2022年《中华皮肤科杂志》指南指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让慢性荨麻疹复发率降低35%。还要特别注意:儿童慎用麻黄这类发汗中药,孕妇不能做活血穴位的针灸。不管用什么方法,都要去正规医院中医科找医生指导,别自己买中药制剂或扎针。
总的来说,荨麻疹的调理需要兼顾中医的体质调整和现代医学的对症治疗。不管是内服中药、针灸还是外洗,都一定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尝试。同时要定期复诊,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方案,这样才能更好地控制症状、减少复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