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红肿疼痛特别影响吃饭,这就是常见的“牙龈炎”。它主要和口腔里的细菌平衡被打破有关——我们口腔里每毫升唾液就有超过1亿个细菌,一旦平衡被打破,像变形链球菌这类坏细菌就会抱团形成黏黏的膜贴在牙上,释放的有害物质会刺激牙龈发炎,出现红肿疼痛的情况。
还有牙结石,它是变硬的牙菌斑堆在一起形成的,表面坑坑洼洼的,特别容易粘细菌。有研究发现,牙结石旁边的牙龈里,引发炎症的物质特别多,这也是牙龈红肿出血的主要原因。而且这些细菌团特别顽固,普通刷牙很难彻底刷干净。
应对牙龈炎得靠综合护理,主要分这几部分:
基础护理是关键
- 刷牙要会方法:用改良巴氏刷牙法——牙刷和牙龈成45度角,小幅度来回颤动着刷,每个牙面刷10次以上,别太用力损伤牙龈。
- 牙线别忘用:用“贴面刮擦法”清牙缝里的残留,后牙内侧、牙龈沟这些死角一定要仔细,别让食物残渣留在里面。
- 冲牙器选对用对:选合适的水压档(别用太高水压伤牙龈),水流温度尽量和体温差不多,冲的时候对准牙缝和牙龈沟,把刷不到的地方冲干净。
局部用药要听专业指导
- 抗菌漱口液:如果需要用,得在医生指导下选含氯己定的,用多久、怎么用都要按医生说的来,别自己长期用。
- 局部涂抹的药:像碘甘油这类,得让医生或护士教你怎么涂在牙龈上,别自己随便涂。
- 特殊情况的产品:比如戴牙套的人,有些凝胶类产品能辅助护理,但得根据自己的正畸情况选,别乱买。
症状严重一定要找医生
如果牙龈一直出血、肿得厉害,或者有持续的口臭,千万别拖着,赶紧去看牙医。医生会通过检查发现有没有牙结石,然后用专业洁牙(比如洗牙)把牙结石彻底清干净——这能有效降低牙龈和牙之间的缝隙深度,缓解炎症。有数据表明,定期做口腔检查的人,牙龈炎复发的概率要低很多。
饮食管理帮牙龈“补营养”
- 选对食物:少吃黏糊糊的(比如软糖、年糕),这些容易粘在牙上滋生细菌;多吃高纤维的蔬菜水果(比如苹果、芹菜),能促进唾液分泌,帮着清洁口腔。
- 补对营养:维生素C(比如橙子、猕猴桃)、Omega-3脂肪酸(比如深海鱼、亚麻籽)、锌(比如坚果、瘦肉),这些营养能帮牙龈维持健康状态,减少炎症。
- 调整结构:别吃太多容易发酵的碳水化合物(比如甜饮料、蛋糕、精制面包),这些会让口腔里的坏细菌大量繁殖;饮食要均衡,肉、菜、主食搭配着来。
建立科学习惯能预防复发
想远离牙龈炎,得把护理变成日常:
- 日常坚持:每天早晚规律刷牙(每次至少2分钟),配合牙线、冲牙器这些辅助工具,别漏掉任何一个牙面。
- 定期检查:最好每半年到一年去医院做一次专业口腔检查,早发现牙结石、牙菌斑这些问题,早处理。
- 家里备点常用品:家庭药箱可以备点常规的口腔护理产品(比如温和的漱口水、口腔喷雾),但别当药用,真有问题还是要找医生。
要提醒的是,每个人的口腔情况都不一样,比如有人牙龈敏感、有人戴牙套,护理方案得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如果牙龈问题一直不好(比如出血超过一周、肿得越来越厉害),千万别自己瞎试方法,一定要找专业牙医帮忙。其实只要做好科学护理,再加上定期检查维护,大部分人都能有效改善牙龈炎的症状,保持口腔健康——毕竟牙龈健康了,吃嘛嘛香才是真的舒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