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的感觉,是区分心脏问题和消化疾病的关键信号。心肌梗死引起的疼痛多是压榨感、紧缩感,患者常说“胸口像被大石头压着”或者“喘不上气”,疼起来一般超过15分钟,还会越来越厉害。而胃的问题引起的疼痛,多是灼痛、胀痛或绞着疼,和吃饭关系特别明显,常跟着反酸、打饱嗝这些消化症状。一般来说,心脏疼的时候人没法再活动,得停下来;胃痛往往调整姿势或者吃点抑酸药就能暂时缓解。
疼痛部位:位置能帮着辨区别
心脏在胸骨后面偏左的位置,心梗疼的时候大多集中在胸骨中间或者左边,还可能往左肩、左臂内侧、下巴甚至后背串。胃在胸骨下面偏左,疼的时候大多在剑突下(就是胸口窝下方)或者上腹部,有些人会说“心窝子”疼。要注意的是,大概30%的心梗患者会有不典型的放射痛,比如上腹部疼,容易当成胃痛,这时候得结合其他症状一起判断。
伴随症状:跟着的感觉藏线索
心脏引起的胸痛,常跟着自主神经紊乱的表现,比如脸发白、出大汗、喘不上气、头晕没力气,有的人心慌恶心甚至呕吐,但吐的不是胆汁或食物残渣。消化问题导致的胸痛,多跟着反酸、烧心、打饱嗝这些消化症状,躺着的时候可能更厉害。2022年欧洲心脏病学会的指南说,胸痛的时候突然出冷汗,90%可能是心脏问题,得马上叫急救。
诱发因素:什么时候疼很重要
心梗多发生在用力干活、情绪大起大落,或者早上交感神经兴奋的时候,冬天凌晨4到6点是高发期。胃痛和吃饭关系特别大,比如吃太多、吃了辣的凉的等刺激食物后1到2小时容易犯。有研究发现,冬天心梗比其他季节多30%,可能是因为冷会让冠状动脉收缩(痉挛),血液也更稠。
应急处理:别扛着,赶紧叫急救
如果胸痛超过15分钟还没好,得立刻打120。等急救车的时候,最好半躺着休息,保持环境安静,别瞎动。千万不要自己吃抗血小板或者硝酸酯类的药,不然可能掩盖症状,还可能加重消化道出血。到医院后,医生会做12导联心电图、查心肌酶这些快速检查,必要时做冠状动脉CT造影明确原因。
有些特殊人群要注意不典型症状:糖尿病患者因为神经病变,可能得“无痛性心梗”,只觉得没力气或者消化不好;女性症状往往不典型,比如后背酸、气短。40岁以上的人如果第一次出现胃灼热(烧心),最好做个心电图排除心脏问题。
总之,胸痛不是小问题,不管是心脏还是消化问题,都不能掉以轻心。通过疼痛的感觉、位置、伴随的症状和诱发的原因,能初步区分,但最关键的是——胸痛超过15分钟别硬扛,赶紧叫急救。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女性、40岁以上的人,更要警惕不典型症状,早检查早处理,才能抓住救命的黄金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