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末期心衰是心脏功能严重衰退到无法维持基本血液循环的阶段,患者会出现一系列明显的身体异常表现。这些症状不仅反映心脏的“无力”,还会影响全身各个器官的功能。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说说终末期心衰常见的表现,以及家属需要注意的护理要点。
1. 水肿越来越严重
当心脏收缩能力严重下降时,静脉里的血液无法顺利流回心脏,导致全身血液循环瘀滞。最典型的是双下肢对称肿,用手指摁下去会有个坑(凹陷性水肿),而且会慢慢往上蔓延——从腿到肚子、胸腔,甚至全身都肿。因为水肿是体内积水导致的,终末期患者每天体重可能会增加1-2公斤。皮肤因为肿得太厉害,会变得又亮又薄像蜡纸,严重时还会渗出水来。
2. 嘴唇、指甲盖变蓝紫色
当血液里的氧气含量持续降到85%以下(健康人一般在95%以上),嘴唇、指甲盖这些末梢部位会变成蓝紫色(医学上叫“紫绀”)。这种缺氧状态,就像健康人突然到了5000米高的山上,氧气不够用。患者会用力张嘴、耸肩膀来喘气,看着特别费劲。
3. 突然喘不上气、咳粉红色泡沫痰
当左心衰竭到最后阶段,肺部毛细血管里的压力太高(超过30mmHg),会引发“端坐呼吸”(只能坐着喘气,躺下来就憋得慌)和“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晚上睡着后突然憋醒,得坐起来才能呼吸)。发作时,医生用听诊器能听到肺里全是水泡音,患者会咳出粉红色的泡沫样痰,呼吸频率能达到每分钟30-40次(正常人才12-20次)。据美国心脏病协会统计,85%的终末期患者得垫很高的枕头才能顺畅呼吸。
4. 肠胃难受、吃不下饭
当心脏每分钟泵出的血液少于1.5升时,内脏的血管会自动收缩,导致肠胃黏膜缺血缺氧。患者会出现肚子胀、恶心、呕吐,严重时肠胃都不蠕动了(肠麻痹)。同时,肝脏里也会瘀积血液,导致胆红素没法正常代谢,皮肤和眼睛会变黄(黄疸)。约70%的患者因为肠胃不舒服吃不下东西,营养跟不上,反而加重病情。
5. 血压越来越低、尿越来越少
当心脏收缩力弱到极致时,高压(收缩压)会降到80mmHg以下,高压和低压的差距小于20mmHg。这种低血压会让肾脏过滤血液的能力下降,一天尿量不到400ml(正常成年人每天至少1000ml),慢慢会导致心肾综合征——心脏和肾脏互相影响,病情越来越重。身体里的代谢废物排不出去,还会进一步伤害神经。
6. 精神越来越差、甚至昏迷
当脑部的血液灌注压力低于50mmHg时,大脑功能会受到抑制。一开始患者会老想睡觉(嗜睡),慢慢变成昏睡,最后可能陷入昏迷。约40%的患者会认不清人、分不清时间地点,有的会手抖(像扑翅膀一样,叫“扑翼样震颤”),或者身体僵硬、无法自主活动。
7. 心脏乱跳、有生命危险
到了终末期,心脏的电活动会乱掉,容易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这种会要命的心律失常。据临床数据,约50%的心衰患者最后是因为这种恶性心律失常导致心脏骤停。这时候普通的抗心律失常药没什么用,得赶紧用电击的方式恢复心脏跳动(电复律)。
终末期心衰的这些表现,都是心脏“力不从心”的信号。对于家属来说,重点要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有没有突然变快)、尿量(有没有明显减少)和意识状态(有没有越来越嗜睡)。护理上要注意让患者半坐着(减轻心脏负担)、少喝水和汤(避免加重水肿)、用仪器监测血氧含量。更重要的是,要尊重患者的尊严,根据他的意愿选择姑息治疗(以减轻痛苦为主)。临床实践表明,医生、护士、营养师、心理师等多学科团队一起照顾,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