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刷牙时唾液里带点血丝,或是咳嗽厉害后分泌物有血,不少人碰到这种情况会慌——这到底是不是身体在发警报?其实,吐唾带血可能提示一些潜在健康问题,有研究发现,约18%的消化道出血早期会有不典型表现,吐唾带血就是其中一个需要关注的信号。
吐唾带血的三大可能原因
1. 胃部本身的病变
当胃黏膜破损太深(超过黏膜下层),就可能伤到里面的血管。比如直径1厘米以上的溃疡,更容易侵蚀血管。晚上是胃酸分泌的高峰时段,受损的血管可能破裂,血液被胃液稀释后,跟着反流的唾液排出来,就会看到唾液带血。
2. 长期压力伤胃
长期高压对胃不好:高压会让胃黏膜的血流量减少三分之一,还会促进胃酸分泌。一边供血不足,一边胃酸“攻击”,胃黏膜的保护屏障就弱了,溃疡可能越变越大,甚至出血。
3. 药物刺激胃黏膜
常用的解热镇痛药(比如布洛芬这类非甾体抗炎药),长期用的话溃疡风险比普通人高2.8倍。因为这类药会抑制保护胃黏膜的前列腺素,少了这种“保护因子”,胃黏膜就容易受伤。
别光盯着胃,先排除这几个来源
吐唾带血不一定都是胃的问题,得先分清血从哪来:
- 口腔问题:牙龈发炎时刷牙容易出血,血色鲜红;舌头上的溃疡如果老不好,要警惕有没有其他问题。
- 呼吸道问题:肺部疾病可能伴随低热、盗汗;支气管扩张的人通常长期咳嗽,分泌物可能带血。
- 鼻腔/鼻咽部问题:鼻咽部的分泌物混进唾液里,可能还有单侧耳鸣、鼻塞之类的表现。
尤其要注意:45岁以上第一次出现消化道出血症状的,要警惕肿瘤的可能,别拖延检查。
日常这样做,帮胃“防出血”
1. 压力大?试试这些方法
可以练呼吸训练:吸气4秒、屏息7秒、呼气8秒,循环几次;工作间隙伸伸腰、转转脖子,能改善胃的供血,缓解压力对胃的伤害。
2. 吃对饭,胃更稳
早餐建议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比如燕麦、香蕉、酸奶(发酵乳制品);办公室可以备点草本茶,用猴头菇、百合、陈皮煮水喝,别空腹喝咖啡、浓茶这类刺激性饮料。
3. 用药要“护胃”
如果因为慢性病需要长期用解热镇痛药,别自己随便吃——最好跟医生沟通,看能不能配合保护胃的措施,或者换对胃刺激小的药。
出现这些情况,赶紧去医院
碰到以下情况,别犹豫,马上就诊:
- 一次呕血量超过50毫升(大概一口杯的量);
- 拉黑便超过2天(黑便像柏油一样发亮);
- 胸口有灼烧感,还往肩膀、后背放射。
现在胃镜检查很快,15分钟就能完成,再加上碳13呼气试验查幽门螺杆菌,诊断准确率能到95%。早发现的胃溃疡治愈率约89%,要是拖着不治,疗效会明显下降。
总的来说,吐唾带血不一定是大问题,但也不能不当回事——先排除口腔、呼吸道、鼻腔的问题,再考虑胃的情况。平时注意调节压力、吃对饭、合理用药,要是出现危险信号赶紧查,早治早好,别让小症状变成大麻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