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结肠炎是一种持续发作的肠道炎症性疾病,虽然不算“急重症”,但它可能引发的并发症得特别留意。接下来我们聊聊主要的并发症类型,以及怎么预防和控制,帮大家建立科学的认识。
肠道结构损伤引发的急性并发症
炎症一直存在,会慢慢破坏肠壁结构——如果炎症伤到了肠壁的肌肉层,肠壁会变薄、弹性变差。有研究发现,长期的炎症会弄坏肠道的“支撑组织”,让肠穿孔的风险变高。如果突然肚子痛得特别厉害,得赶紧去医院,因为可能已经引发了腹膜炎(肠穿孔后肠道里的细菌跑到腹腔里引发的炎症)。
炎症还会让肠道黏膜“变硬”(也就是纤维化),慢慢导致肠管变窄。如果窄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肚子痛、拉不出大便的情况。有些患者得用内镜(比如肠镜下的扩张治疗)来打通窄的地方,但之后要注意预防复发。
炎症驱动的癌变风险
肠道里长期有炎症,会影响肠黏膜细胞的“基因稳定”——有研究说,炎症产生的一些物质会打乱细胞的修复过程。如果得病时间比较长(比如超过几年),一定要定期做肠镜检查,通过取一点肠黏膜组织化验,早发现有没有不好的变化。
慢性失血引发的全身影响
炎症会让肠黏膜一直“偷偷出血”,慢慢把身体里的铁带走。铁不够了,就没法合成足够的血红蛋白(也就是贫血)。不少患者会有这样的感觉:以前爬几层楼都不累,现在没走几步就喘;或者注意力老不集中,脑子昏昏的,这可能就是贫血闹的。所以要定期查血常规和铁相关的指标,看看有没有贫血或者铁缺乏。
综合防控策略
建立系统的健康管理方案,可以从这几点入手:
- 查炎症:定期做炎症指标的抽血检查,看看炎症有没有在活跃;
- 调饮食: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吃的东西——比如有的人吃辣会加重,就少吃;要保证营养均衡,别挑食;
- 改习惯:别熬夜,保持规律的作息;适量运动(比如散步、慢跑),能帮肠道动起来;
- 减压力:压力大的时候,试试深呼吸、冥想或者找朋友聊聊,别让压力“刺激”肠道——因为情绪不好会影响肠胃功能;
- 常复查:跟医生商量,制定适合自己的复查计划,及时盯着有没有并发症的苗头。
疾病管理关键节点
如果得病超过5年,一定要开始定期做肠镜,多久做一次听医生的,因为每个人的风险不一样。如果出现一直发烧、便血变多,或者肚子痛得比以前厉害,赶紧去医院。如果抽血发现营养指标明显降低(比如白蛋白低),得听医生的话补充营养。
现在医学发展得不错,规范治疗能有效控制病情。大家可以自己建个“健康小本本”,记录每天的症状(比如有没有肚子痛、大便怎么样),跟医生一起调整治疗方案。另外,多学一点疾病知识,学会自己管理——比如什么时候该去医院,怎么调整饮食,这样才能和医生一起把肠道健康“守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