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呕吐别慌!急性肠胃炎分阶段护理与预防要点

健康科普 / 应急与处理2025-10-28 09:45:07 - 阅读时长3分钟 - 1044字
急性肠胃炎的应对策略,涵盖症状识别要点、实验室检查解读、药物治疗原则、饮食管理方案及预防措施,提供基于临床指南的居家护理方案,帮助降低并发症风险,指导患者合理就医。
急性肠胃炎肠胃不适腹泻呕吐饮食调理肠道菌群蒙脱石散双歧杆菌血常规检查粪便检查肠黏膜保护消化内科肠道感染食物安全肠道屏障
腹泻呕吐别慌!急性肠胃炎分阶段护理与预防要点

急性肠胃炎常突然发作,典型表现有上腹部绞痛、恶心呕吐、拉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据流行病学研究,约70%的病例是诺如病毒、沙门氏菌等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吃了不卫生的东西是主要诱因。如果出现这些情况要及时去医院:发烧超过38℃一直不退、大便带血或有黏液、呕吐持续12小时以上、尿量变少等脱水症状。要注意的是,拉肚子是身体排毒素的自我保护机制,别自己随便吃止泻药。

实验室检查:精准判断感染类型

做血常规时,如果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大概率是细菌感染。粪便常规能查到红细胞、白细胞等炎症指标,帮医生判断肠黏膜有没有受伤、伤得重不重。如果症状超过48小时还没好,医生可能会让你做粪便培养找具体的病原体,再查个电解质看看身体里的水和电解质平衡没。这些检查结果能帮医生确定接下来怎么治。

药物治疗:遵循阶梯治疗原则

现在治疗会分步骤来:蒙脱石散能吸附肠道里的病原体和毒素,保护肠黏膜;双歧杆菌这类益生菌可以调整肠道里的菌群平衡。抗生素只有确定是细菌感染时才能用,一定要听医生的。研究证明,正确用口服补液盐(ORS)对维持电解质平衡特别重要,要“少量多次”喝。症状减轻后,可以适当吃点含钾的食物,比如香蕉、土豆泥,但别喝高糖饮料。

饮食管理:循序渐进恢复消化功能

急性发作期的饮食要分阶段来:刚开始6小时可以先不吃东西,每15分钟小口喝点温开水;等症状轻了,慢慢改成流质食物,比如米汤、藕粉;恢复得差不多了,就吃低渣的食物,像白粥、面条、土豆泥。至少48小时内别吃乳制品和高纤维食物,因为拉肚子后肠道里的乳糖酶活性会暂时下降,吃了容易加重不舒服。要注意,运动饮料含糖量高,可能会加重渗透性腹泻,急性期别喝。

预防措施:构建食品安全防线

预防主要得注意饮食卫生:一定要“生熟分开”,冷藏的食物别放超过48小时。出去吃饭别轻易点凉拌菜、生的海产品这些容易出问题的食物。家里厨房要做好消毒:砧板和刀每周用开水煮一煮,冰箱每个月擦一次,抹布每天消毒。摸过生鲜食材后,要用肥皂好好洗手20秒以上,最好用七步洗手法。做食物的时候,中心温度要达到75℃以上,保持15秒,这样才能杀死常见的致病菌。

总的来说,急性肠胃炎是常见的消化道问题,主要由饮食不卫生或感染引起。平时注意饮食安全能有效预防,一旦发病,出现高烧、血便、持续呕吐或脱水症状要及时就医,别自己乱用药。治疗时遵循分层原则,饮食循序渐进恢复,就能很快缓解症状。大家多注意生活里的小细节,比如生熟分开、正确洗手、食物做熟,就能远离急性肠胃炎的困扰。

大健康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