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甲胎蛋白(AFP)是常用的肿瘤标志物,如果检测结果超过25µg/L,要警惕生殖系统可能有潜在问题——它的异常升高和生殖细胞肿瘤关系密切。这类肿瘤细胞会持续分泌AFP,导致血液里的AFP数值不断升高。不过要注意,良性肝病等非肿瘤原因也可能让这个指标波动,别一看到升高就慌。
为什么AFP会升高?
当原始生殖细胞发生恶变时,会错误激活AFP的基因表达通路,导致肿瘤细胞持续分泌AFP。临床数据显示,约70%的非精原细胞生殖细胞肿瘤患者会出现AFP升高,而且数值越高,往往肿瘤恶性程度越高。但AFP升高≠癌症,必须结合B超、CT等影像学检查和身体症状(比如睾丸肿块、腹痛、月经紊乱)一起判断,不能只看这一个指标。
肿瘤不及时治,会有什么危害?
如果肿瘤没得到及时干预,会慢慢“搞事情”:1. 局部压迫:睾丸或卵巢的肿块会压迫生殖管道,影响生育功能;如果肿瘤转移到腹腔,还可能压到肠子,导致机械性肠梗阻,出现腹痛、停止排便排气等情况。2. 远处转移:肿瘤细胞会通过血液跑到肺部(约40%的患者会转移到肺)、肝脏(约25%)等器官,破坏这些器官的功能——比如肺转移会引起咳嗽、呼吸困难,肝转移会导致乏力、黄疸。3. 全身消耗:晚期患者会出现“恶病质”,表现为越来越瘦、贫血、浑身没力气,这是肿瘤释放的细胞因子打乱了身体代谢导致的。
发现AFP升高,该怎么办?
别慌,按这几步走:1. 先复查:间隔1-2周再查一次血清AFP,排除实验室误差(比如标本处理不当、检测机器故障)。2. 找“源头”:做超声、CT或MRI检查,重点看睾丸、卵巢、腹膜后这些部位有没有可疑肿块。3. 确诊“金标准”:如果找到肿块,需要取一点组织做病理活检(比如穿刺或手术切取),通过免疫组化分析确定是不是肿瘤。
确诊后,医生会根据肿瘤类型、分期等制定治疗方案(比如手术切除原发灶、化疗等)。早期患者规范治疗后,5年生存率能超过90%,效果很好。
AFP检测的“短板”和应对方法
AFP不是“完美指标”:比如肝炎、肝硬化、怀孕等情况可能让结果假阳性(没肿瘤却显示升高);有些精原细胞瘤患者的AFP可能正常,出现假阴性(有肿瘤却显示正常)。所以医生通常会联合乳酸脱氢酶(LDH)、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等一起查,这样能更准确判断。
像隐睾患者这类高风险人群,建议每半年做一次AFP+LDH+hCG的联合筛查,早发现早干预。
总的来说,AFP是生殖细胞肿瘤的重要“信号”,但它的升高不代表一定是癌症,需要结合多种检查综合判断。如果发现异常,及时找医生一步步排查,早期治疗的效果很好;高风险人群定期筛查,能把肿瘤“扼杀在萌芽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