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有人突然晕倒,第一步要先确认周围环境安全(比如避开马路、漏电处),再轻拍他的肩膀、大声喊名字,判断有没有意识。如果确定是低血压引起的晕厥,要马上按下面的步骤急救。
首先是平卧位急救:让患者平躺在地面或硬板床上,头底下垫个软东西(比如折叠的外套、枕头),解开领口、袖口的扣子——这样能保持气道通畅,减少重力对血液流动的干扰,让更多血液流回心脏和大脑,帮他快点恢复意识。
接着抬高双腿:把患者的双腿伸直抬高15-30厘米(大概比心脏位置高10厘米),这个角度能最大限度让下肢的血液流回心脏——咱们下半身差不多存着70%的血液,抬高腿就像给心脏“助力”,增加回心血量,让大脑得到足够的血液供应。同时要让患者的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时呛到气管,也别突然搬动他。
等患者完全清醒、没有呕吐反应后,可以少量多次喂他喝温水或电解质饮料,比如每15分钟喝50-100毫升,持续观察2小时。喝水能扩充血容量,但别喝太多,不然可能会引起低钠血症。如果现场有医疗人员,他们可能会用静脉输液的方式补充能量,但这得专业人员操作。
就算患者短暂恢复,也一定要在1小时内带他去医院做专业评估。医生会测“直立位血压”(躺着和站起来的血压差超过20/10mmHg就是异常),还会结合心电图、血常规等检查排查潜在病因——尤其是65岁以上第一次出现晕厥的老人,必须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排除心律失常的风险。
日常管理要做好这3点:
- 慢慢练体位转换:每天做3次“坐-站”练习,每次5分钟,用秒表记录站起来后的血压变化,慢慢延长站立时间。这个训练能改善自主神经的调节能力,最好在有人监护的情况下进行。
- 合理调整盐量:在医生指导下吃盐,每天大概5-8克,可以用酱油这类含钠调味品灵活调整——但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得结合整体健康状况定,别自己随便加量。
- 正确穿压力袜:选20-30mmHg压力的医用弹力袜,早上起床前穿上(此时腿部血液淤积最少),能压迫下肢减少血液滞留。穿的时候要保持皮肤干净,定期看看脚趾头、脚踝的颜色和温度,确保血液循环没受影响。
有这些情况要立即送医:一次晕厥超过5分钟;晕的时候胸痛、喘不上气;手脚麻木没力气;一个月晕2次以上。如果正在吃降压药的人晕了,一定要带着药名清单去医院,方便医生调整用药方案。
家里可以备个急救包,里面放臂式电子血压计(比腕式准)、标着30度角的体位测量尺、便携式血糖仪,还有能记录血压波动的本子——家属要定期参加急救课程,学会基础生命支持技能(比如心肺复苏),每半年更新一次急救知识,跟上最新的临床指南。
总之,低血压晕厥的处理核心是“快稳准”:先保安全、判意识,再平躺抬腿防误吸,清醒后慢补水,之后及时送医排查病因。日常做好体位训练、盐量管理、压力袜使用,留意危险信号,家里备好用具、学急救技能,才能更好地预防和应对这种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