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咽有砂纸感?可能是食管在报警!早查早干预关键期

健康科普 / 识别与诊断2025-10-29 10:22:34 - 阅读时长4分钟 - 1553字
进食时喉咙划动感的3大常见病因,从炎症到肿瘤的病理机制,重点阐述症状识别要点及就医检查必要性,帮助读者建立科学就医意识,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食管炎食管息肉食管癌吞咽困难异物感胃食管反流消化内镜病理检查食管狭窄癌前病变黏膜损伤进食不适食管肿物肿瘤筛查消化系统疾病
吞咽有砂纸感?可能是食管在报警!早查早干预关键期

吃口热面条,喉咙到胸口却像被砂纸擦过一样难受——这种“吞东西划得慌”的异常感,可能是食管在给你发“健康警报”。食管是连接咽喉和胃的“食物通道”,不管是结构变了(比如长了东西)还是功能坏了(比如黏膜烂了),都会让你吃东⻄时觉得不舒服。以下三类食管问题,需要特别留意。

食管炎:食管黏膜“受伤了”

食管内壁有层娇嫩的黏膜,就像保护食管的“软外套”。要是长期被胃酸反流烧(比如总反酸、烧心的人)、吃太烫的东西烫(比如刚出锅的汤面、热咖啡)、抽烟喝酒刺激,这层“软外套”就会发红、肿起来;要是再严重些,黏膜会烂甚至破个小溃疡——这时候吞咽食物,摩擦到伤口,就会有“划嗓子”的难受感。
2021年《胃肠病学杂志》的研究发现,有胃食管反流的人里,78%都会觉得嗓子里像有东西卡着,这就是食管下段黏膜保护力下降闹的。除了划动感,还常伴随烧心、反酸,有些人吞东西时像针扎一样疼,得做24小时食管酸碱度监测才能确诊。

食管息肉:食管里长了“小肉球”

食管息肉是最常见的食管良性肿瘤,就像食管里长了个光滑的“小肉球”。要是“小肉球”长到1厘米以上,会把食管管腔挤窄一点,食物经过的时候蹭到“肉球”,就会有摩擦的异物感。
2023年《消化道内镜学报》的数据显示,63%的食管息肉患者吃东西时会觉得“卡得慌”,27%还会偶尔咽不下去;要是息肉带蒂(像小肉球挂在食管壁上),会跟着吞咽动来动去,突然就可能卡一下,让人猛地噎住。做胃镜能看到表面光滑的小凸起,得取点组织做病理检查,排除癌变的可能。

食管癌:要警惕“慢慢加重”的异物感

早期食管癌的症状很“低调”,可能只是轻微的“吞东西划得慌”,但有个关键特点——会越来越严重。癌细胞会破坏食管的正常结构,让食管内壁变粗糙,食物蹭过去就会有奇怪的难受感。
国家癌症中心2022年的数据说,我国食管癌患者看病时只有35%是早期,而早期症状里,81%的人都会有异物感。要是没当回事,病情发展了,会慢慢咽不下东西(比如先咽不下硬饭,再咽不下粥)、体重往下掉——这时候就危险了。做胃镜加上取多点组织活检,是确诊食管癌的最准方法。

出现症状该怎么办?

要是“吞东西划得慌”“有异物感”的情况持续超过2周,一定要赶紧去医院——别等症状加重再治!医生一般会一步步检查:

  1. 先做普通胃镜,直接看食管里有没有异常;
  2. 可疑的地方用“窄带成像(NBI)”技术,能把病变看得更清楚;
  3. 必要时做超声胃镜,看看病变深不深(有没有伤到食管深层);
  4. 取点组织做病理活检,确定是良性(比如炎症、息肉)还是恶性(比如癌症);
  5. 查肿瘤标志物,帮着判断有没有癌症风险。

平时怎么护好食管?

不想让食管“闹脾气”,这4件事要坚持做:

  1. 别吃太烫的! 超过65℃的食物(比如刚烧开的水、火锅刚捞的肉)会把食管黏膜烫坏,放凉到不烫嘴再吃;
  2. 控制体重! BMI超过24(比如1米6的人超过128斤),胃食管反流的风险比正常人高2.5倍——胖的人要慢慢减体重;
  3. 戒烟酒! 每天抽10支以上烟,或者一周喝3次以上酒,食管癌风险会高60%——能戒就戒,实在戒不了也要少碰;
  4. 慢慢吃! 别狼吞虎咽,吃太快太饱会增加食管压力,每顿饭吃20分钟以上,细嚼慢咽。

最后提醒:千万别想着“吞大块面包把异物顶下去”,这样只会更伤食管黏膜!要是一直觉得吃东⻄难受,得及时做食管高分辨率测压和反流监测。早期发现的食管病变,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这种微创方法就能治,5年生存率能到90%以上——早查早治,才是对食管最好的保护。

总得来说,吃东⻄时的“划动感”“异物感”不是小毛病,是食管在提醒你“我不舒服了”。不管是炎症、息肉还是癌症,早发现早处理都能解决。平时多注意护着食管,别吃太烫、别抽烟喝酒、慢慢吃,才能吃嘛嘛香!

大健康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