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腹痛腹泻别大意,及时干预防器官损伤

健康科普 / 治疗与康复2025-10-25 09:27:25 - 阅读时长3分钟 - 1010字
急性胃肠炎未及时干预可能引发的肠道屏障损伤、电解质紊乱及感染扩散等并发症,结合临床数据阐明疾病进展机制,并提供包含补液方案、饮食管理和用药原则的科学应对指南
胃肠炎肠道屏障电解质失衡感染控制补液疗法益生菌抗生素管理消化系统疾病饮食指导临床症状
突发腹痛腹泻别大意,及时干预防器官损伤

警惕身体发出的红色警报

突发的腹痛、腹泻、恶心呕吐,是消化系统在拉“紧急警报”——大概率是急性胃肠炎找上门了。如果没及时处理,肠道炎症可能扩散到全身,引发更严重的健康问题。数据显示,约35%的成年人曾因忽视早期症状导致病情拖久,其中12%发展成重症。

肠道屏障的损伤机制

肠道有层“保护墙”,由黏液层、上皮细胞和免疫细胞组成三道防线。炎症会让负责分泌黏液的杯状细胞“罢工”,黏液层变薄;上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被破坏,肠道变得“漏”了——没消化的蛋白质、病菌能穿过黏膜层,激活免疫系统。若炎症持续超过48小时,小肠里负责吸收的绒毛会变短20%-30%,直接影响消化吸收功能。

电解质紊乱的级联反应

频繁呕吐、腹泻24小时内,身体可能丢掉体重5%-10%的液体。钠离子太少会让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引发脑细胞水肿;钾离子太少会影响心脏电活动,导致心跳不规律。严重脱水的人里,27%会出现少尿甚至急性肾损伤,15%会有心律失常,老人和小孩的风险比普通人高2.4倍。

感染扩散的病理进程

如果是细菌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没及时控制,病菌可能通过三种方式扩散:一是经肠道附近的肠系膜淋巴结进入血液,引发菌血症;二是穿透肠壁形成局部脓肿;三是通过门静脉系统影响肝脏。比如沙门氏菌感染若没规范治疗,8%-10%的人会出现肠外感染,常见受累器官有肝脏(45%)、脾脏(30%)和关节(15%)。

规范治疗的三大原则

阶梯式补液方案

轻度脱水可以用口服补液盐,少量多次喝;中度以上脱水要去医院静脉补液。家里应急可冲淡盐水(加一点点糖),但24小时内不要超过3升。

渐进式饮食管理

急性期先禁食6小时(但要喝水),之后用BRAT饮食法(香蕉、米饭、苹果泥、烤面包)慢慢恢复肠道耐受。蛋白质先吃低脂优质的(比如鸡蛋、瘦肉),72小时内别喝牛奶。

精准用药策略

用药要听医生指导,益生菌和抗生素不要同时吃,蒙脱石散最好空腹用,别自己乱选抗生素。

危重症预警指标

出现以下任一情况,马上送医院:

  • 持续高烧超过39℃,还打寒战
  • 24小时内尿量少于400毫升
  • 拉柏油样黑便或带血的大便
  • 意识不清、手脚冰凉
  • 宝宝前囟门凹陷,哭的时候没有眼泪

急性胃肠炎的有效管理要做好“观察症状-分级处理-及时转诊”三步。规范补液、合理饮食和用药后,90%以上的人72小时内会明显好转。症状好了之后,还要继续调理肠道菌群4-6周,防止复发。

大健康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