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疼痛是现代社会很常见的健康问题,背后涉及身体多个系统的变化。了解它的发作原因和表现,能帮我们更早做好干预。
为什么会脖子疼?这些机制要知道
- 肌肉累出来的疼
长期低头、坐姿不好,会让颈后的斜方肌等肌肉代谢出问题,乳酸堆积就会导致脖子持续酸胀。2023年《临床康复医学》的研究指出,伏案工作的人里,67%都有颈肌劳损的问题。建议每工作45分钟做一次“米字操”,再配合热敷、理疗之类的方法促进血液循环,能缓解不少。 - 颈椎老化的问题
颈椎间盘支撑着头部约60%的重量,可30岁之后,椎间盘每年会以3.2%的速度退化。退化久了,椎间孔变窄还可能压迫到神经根——这就是常说的“神经根型颈椎病”,典型表现是颈肩臂放射性疼,手指还会麻。如果颈椎本来就变直了,出现这种症状的风险会比正常人高4.8倍。 - 突然“卡住”的疼
比如常见的“落枕”,就是胸锁乳突肌因保护身体而收缩导致的。肌电检查发现,急性期肌肉纤维会呈“波浪状弯曲”。刚落枕的时候可以冷敷15分钟(每次),减少肿胀;48小时后换热敷,用40℃左右的毛巾敷20分钟,帮助炎症消退。
脖子疼别乱揉,先分清是不是这些问题
脖子疼可能不是单纯的颈椎问题,要注意和以下几种情况区分:
- 反应性淋巴增生:感冒或感染后脖子上的淋巴结肿大、按压疼,做超声能看到椭圆形的低回声区域;
- 肩周炎早期:肩膀疼,晚上更明显,胳膊向外抬的时候动不了;
- 枕神经痛:后脑勺到颈部一侧像闪电一样疼,按压枕骨粗隆下缘会诱发疼痛;
- 甲状腺疾病:脖子前面疼,咽东西的时候不舒服,得结合超声检查;
- 心理因素:焦虑的人常觉得脖子肌肉紧绷,这种情况可以试试认知行为疗法帮忙缓解。
不同程度的脖子疼,这么处理更科学
- 轻度疼:在家就能缓解
可以自己做颈椎牵引(每天2次,每次15分钟)、热敷(每天3次,每次15分钟),再练一练颈部肌肉的等长收缩(比如绷紧脖子肌肉但不活动)。要注意牵引力不能太大,最好先找专业人士指导。 - 中度疼:去门诊做理疗
如果疼得影响日常,就去医院做物理治疗,比如超短波(每天1次,每次10分钟)、中频电刺激(每周3次),或者让医生用手法松解肌肉。治疗期间要定期查症状有没有好转。 - 严重警告:赶紧去急诊
如果出现胳膊放射性剧痛、握东西没力气、走路不稳,说明神经可能受压迫了,得赶紧去急诊做颈椎MRI检查。这种情况可能需要多个科室一起会诊,必要时得做微创治疗。
预防比治疗更重要,这些习惯要坚持
想要避免脖子疼,日常要做好这几点:
- 调整桌子高度,让眼睛正好平视电脑屏幕;
- 用有支撑的颈枕,保持颈椎的自然弯曲;
- 每小时起来活动5分钟,放松脖子肌肉;
- 多做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游泳),增强全身肌肉力量;
- 最好每年做一次专业的颈椎功能检查,早发现退变的信号。
如果脖子疼一直不好,先在家护理观察72小时——要是没好转,或者出现胳膊麻、走路不稳的情况,赶紧去骨科或康复科。做什么检查要听医生的,常用的有颈椎X线、MRI等。
脖子是连接头和身体的“桥梁”,平时多注意姿势、定期保养,才能减少疼痛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