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是咽喉部的“免疫小卫士”,平时默默帮我们挡住细菌、病毒。可要是最近熬了夜、着了凉,或者接触了感冒发烧的人,这小卫士可能就“扛不住”了,引发急性扁桃体炎。接下来我们就说说扁桃体炎的原因、应对方法和注意事项。
你的“咽喉卫兵”为何突然罢工?
扁桃体像长在喉咙口的两个“小盾牌”,平时帮着过滤有害病菌。可当身体免疫力下降(比如熬夜、受凉),或者接触了带病菌的人,这“小盾牌”就可能被病菌“攻破”——最典型的感觉就是吞咽时像“咽刀片”,还会持续发烧,有些人脖子上的淋巴结会肿起来,看起来像“粗脖子”。要注意的是,如果体温超过38℃,得警惕可能是细菌感染。
抗生素和中成药该怎么用?
如果是细菌引起的急性扁桃体炎,可能需要用抗生素,但病毒性感染不用——这点一定要记住!到底用不用抗生素、用什么药,千万听医生的,别自己乱买。中成药可以辅助缓解症状,但得对症:如果有黄脓痰这种“热证”,选清热的类型;如果咽喉充血、红肿得厉害,就选针对咽喉红肿的。不管是抗生素还是中成药,都别自行决定。
漱口这件小事藏着大讲究
漱口能帮着减少口腔里的细菌,缓解咽喉不适。温盐水(温度跟体温差不多)就是很好的选择,先用温盐水漱一遍,再用温水冲掉嘴里的盐分,这样能促进咽喉局部的血液循环。有些漱口水虽然能缓解肿胀,但含硼砂的别长期用;还有含氯己定成分的,别用太久,避免口腔黏膜变色。漱口的时候要仰起头,让漱口水充分碰到咽喉部,效果才好。
这些饮食禁忌比吃药还管用
急性期要记住“三温原则”:吃温凉的流食(比如小米粥、藕粉),待在湿度50%-60%的温湿环境里,喝温热的饮品(比如淡盐水)。还有三类食物千万碰不得:一是杏仁、瓜子这类硬坚果,会摩擦咽喉黏膜;二是橘子、橙子这类酸水果,酸味儿会刺激咽喉,加重疼痛;三是火锅、辣椒这类辛辣食物,会让咽喉血管扩张,肿得更厉害。适量补点维生素C能缩短病程,但得靠新鲜水果(比如猕猴桃、草莓)这种天然来源,别买维生素片乱补。
出现这些情况,立刻去医院!
要是有以下几种情况,别犹豫,马上就医:一是张不开嘴,比如连一根手指的宽度都张不到(可能是咽旁脓肿,得赶紧处理);二是说话含糊不清,像“鸭叫”声;三是一侧脖子突然快速肿胀;四是高烧持续3天以上不退;五是呼吸变得很快、费劲。特别提醒:有糖尿病或者免疫力差的人,症状可能不明显,要是一直高烧,也得赶紧去。小朋友要是流口水、不肯吃饭,更要警惕并发症(比如扁桃体周围脓肿)。
康复期怎么养,重建免疫防线?
症状缓解后,得做好“21天修复计划”:前7天别做剧烈运动(比如跑步、打篮球),避免诱发心肌炎;第8-14天可以练腹式呼吸——每天练几次,每次10下,慢慢加深呼吸,帮着恢复心肺功能;最后7天再逐步恢复轻度锻炼(比如散步、瑜伽)。适量补点维生素D能降低复发风险,但得问医生要不要补、补多少,别自己乱买。平时可以定期做免疫功能检查,找营养科医生调整饮食结构,比如多吃点高蛋白的食物(比如鸡蛋、牛奶),帮身体恢复免疫力。
这些细节要特别注意
- 儿童患者别用成人药,用药得听儿科医生的,别自己减药、加药;
- 孕妇、哺乳期妈妈用药前,一定要咨询专科医生,避免影响宝宝;
- 反复发作的慢性扁桃体炎(比如一年犯5次以上),得定期复查,让医生评估要不要手术;
- 含片片剂别用太多次,避免咽喉局部出现麻醉感,影响正常吞咽;
- 居家护理时,每天记一下体温变化(比如早中晚各测一次),方便医生了解病情。
总之,急性扁桃体炎虽然常见,但只要及时对症处理,注意休息、饮食和口腔护理,大多能在1-2周内恢复。要是出现严重症状,一定要赶紧去医院,别拖成并发症。康复期也要好好养,帮扁桃体重新变回“得力小卫士”,以后就能继续帮你挡住病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