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远离运动性肝损伤?这四点建议一定要看!
2025-07-26 11:05:01阅读时长2分钟953字
近期,25岁的跑酷爱好者小张遭遇了一场健康危机。为了即将到来的赛事,他开启了密集的高强度集训。每天超5小时的训练,空翻、攀爬等高难度动作一个接一个。然而,不久后他就感觉肌肉酸痛,抬手都困难。体检时,他的转氨酶超出正常值4倍。小张赶忙就医,医生排除了病毒性肝炎等病因,最终确定是过度运动导致的运动性肝损伤。研究表明,高强度运动引发的肌肉损伤会使乳酸堆积,进而让转氨酶升高。好在这种损伤是可逆的,小张停止训练两周后,指标就恢复正常了。
转氨酶升高,一定是肝有问题?解密运动性肝损伤
转氨酶(ALT、AST)是肝细胞损伤的标志物。正常情况下,肝细胞里有转氨酶,当肝细胞受损时,转氨酶就会释放到血液中,使血液里的转氨酶含量升高。不过,肌肉组织损伤也会释放转氨酶到血液里。像小张这样高强度运动,会让肌肉纤维断裂,乳酸代谢失衡。为了应对这种情况,肝脏会进行代偿性反应。这和病毒性肝炎、脂肪肝等病因导致的肝损伤不同。医学研究数据显示,超过90分钟/天的剧烈运动可能使ALT水平升高2 - 4倍。
过度运动危害大!这些信号是身体在求救
过度运动的危害可不止肝损伤。它还可能引发横纹肌溶解、电解质紊乱以及给心血管造成压力。就肝脏损伤来说,也有典型信号。比如持续性疲劳、肝区隐痛、尿液颜色加深等。国际运动医学联合会建议成人每周剧烈运动不超过15小时,而小张每天训练超5小时,远远超出了安全范围。如果忽视这些症状,后果很严重。像小张要是没及时停止训练,肝细胞可能会持续受损。
这么做,远离运动性肝损伤
- 运动规划:“3×3原则”:每周高强度训练不超过3次,每次不超过90分钟,两次训练间隔至少48小时。跑酷这种高冲击运动可以和游泳等低强度有氧运动搭配。
- 营养干预:抗炎饮食来帮忙:运动后,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按3:1的比例补充。每天摄入1000mg维生素C,柑橘类水果就是不错的选择,能促进肝细胞修复。同时,要限制精制糖摄入,降低乳酸堆积风险。
- 恢复管理:睡个好觉很重要:尽量在22:00 - 6:00这个黄金时段睡觉。小张就是因为训练导致睡眠不足,增加了肝损伤风险。还可以用“RPE(主观疲劳感知)量表”,疲劳评分大于7分就要暂停训练。
- 监测机制:定期检查早发现:高运动量人群每3个月要检测一次肝功能。ALT>40U/L就要关注了,一旦出现症状,要马上就医。 运动性肝损伤是可逆的,关键在于适度运动,还要根据自己的体能动态调整。小张的例子给所有运动爱好者敲响了警钟,别以健康为代价去极限训练。从今天起,用科学训练计划守护身体,让运动成为终身健康伙伴。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