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血管易堵别慌!快行动起来守护血管健康!

国内资讯 / 四季养生责任编辑:蓝季动2025-10-25 10:20:01 - 阅读时长5分钟 - 2437字
秋冬季节气温骤降,血管收缩和血液黏稠度升高,心脑血管疾病风险显著上升。通过识别早期信号、调整生活方式可以降低急性心脑血管事件风险,保护重要器官功能。
血管堵塞心脑血管疾病秋冬季节血液黏稠度血栓动脉粥样硬化早期预警生活方式饮食管理运动处方温度管理血管健康心梗脑梗下肢动脉
秋冬血管易堵别慌!快行动起来守护血管健康!

秋冬季节,气温骤降,血管也跟着“瑟瑟发抖”。数据显示,我国冬季心梗发病率较夏季升高约30%。这是因为在这个季节,血管收缩、血液黏稠度升高,再加上高热量饮食和情绪波动的影响,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显著上升。所谓血管堵塞,就是血液中脂质沉积形成斑块或血栓,阻塞血管导致组织缺血,常见于心脏、脑部和下肢动脉。不过别担心,通过识别早期信号、调整生活方式,我们是可以降低急性心脑血管事件风险,保护重要器官功能的。

秋冬血管易堵,背后藏着啥科学机制?

  • 温度变化与血管收缩:寒冷就像一个调皮的小精灵,刺激着我们的交感神经。当交感神经被激活,血管就会收缩,血压也随之升高,收缩压平均能上升6 - 8mmHg。这样一来,血液流速减缓,就像河流流速变慢容易沉积泥沙一样,血液中的物质也容易形成血栓。中国工程院院士吉训明团队研究指出,冬季室内外温差每增加5℃,心梗风险就上升7%,可见温度变化对血管的影响不容小觑。
  • 血液高凝状态:低温会使血小板活性增强,就像一群被唤醒的小战士,变得更加活跃。同时,秋冬季节人们饮水减少,血液就像被浓缩的果汁一样,变得更加黏稠,这就促发了血栓的形成。而且,高盐高脂饮食就像往血管里不断堆积垃圾,加速胆固醇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让血管堵塞的风险进一步增加。
  • 情绪与代谢双重压力:焦虑情绪就像一个无形的杀手,会引发皮质醇升高,加剧血管收缩。而冬季日照减少,我们身体内的维生素D缺乏,就像建筑工人缺少了工具,削弱了血管内皮修复能力,让血管更容易出现问题。

血管堵塞有预警,3大信号与急救方案要记牢!

  • 心脏血管堵塞预警:当心脏血管堵塞时,会有一些典型表现。比如持续15分钟以上的胸痛,就像有“重物压胸感”,还可能伴有左肩或下颌放射痛,同时会出冷汗、恶心。如果出现这些症状,要立即停止活动,保持半坐位休息。若含服硝酸甘油后10分钟不缓解,或出现意识模糊,一定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家属也要提前准备好病史卡,记录好用药史、过敏史,随身携带。千万不要自行驾车就医,否则会加重心脏负担。
  • 脑血管堵塞预警:脑血管堵塞的关键症状有突然单侧肢体麻木无力、言语不清、视力模糊,这被称为“一过性脑缺血发作”,或者突发剧烈头痛伴呕吐。我们可以使用“FAST”法则快速判断,即Face(面部歪斜)、Arm(手臂下垂)、Speech(语言障碍)、Time(立即送医)。症状出现后3小时内是溶栓治疗关键期,家属要记录好发作时间。在日常生活中,要定期监测血压,目标值要控制在<140/90mmHg,糖尿病患者还要控制血糖<7mmol/L。
  • 下肢血管堵塞预警:下肢血管堵塞的特征信号有静息时小腿疼痛,也就是“间歇性跛行”,单侧腿围增粗、皮肤温度降低,严重时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如果出现这些情况,要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千万避免按摩或热敷,因为这可能加速血栓脱落。若突发胸闷气短,提示可能是肺栓塞,要平卧并拨打急救电话。长期卧床者每2小时要翻身一次,还可以穿医用弹力袜,压力等级为20 - 30mmHg。

预防血管堵塞,从生活习惯到医疗监测都要抓!

基础防护方案

  • 温度管理:在秋冬季节,要重点保暖颈部、脚部和腹部。可以围围巾防止颈动脉痉挛,穿羊毛袜保暖脚部,束腰保暖腹部。从室内到室外时,提前5分钟在门廊等过渡区域适应寒冷,让血管有个缓冲的过程。
  • 血液稀释技巧:晨起空腹喝300ml温水,就像给血管来一次大扫除。全天要保持尿液呈浅黄色,这说明水分摄入充足。在饮食上,要增加黑木耳和番茄的摄入,黑木耳含腺苷抗凝,番茄富含番茄红素能改善血管弹性。
  • 运动处方:每天进行30分钟快走,心率控制在(220 - 年龄)×60%,或者练习八段锦,都能改善血液循环。但要注意避免清晨空腹剧烈运动,因为这有血压骤升的风险,高血压患者运动前需服药1小时后进行。

风险人群特需方案

  • 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在饮食上,要用橄榄油替代动物油,每周至少吃3次深海鱼,比如三文鱼,它含有的EPA能抗血栓。还要每3个月复查血脂,LDL - C目标值要控制在<2.6mmol/L,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需<1.8mmol/L。
  • 糖尿病患者:要每日检查脚部皮肤,避免热水泡脚,因为神经病变者容易烫伤。胰岛素治疗者要随身携带糖果,以应对低血糖诱发的心血管事件。

个性化建议与注意事项,千万别忽视!

禁忌与慎用人群

  • 绝对禁忌:未控制的严重高血压(血压≥180/110mmHg)患者要避免高强度运动,凝血功能障碍者慎用阿司匹林抗凝,需先进行凝血功能检测。
  • 相对禁忌:关节炎患者可以选择游泳等低冲击运动,避免爬楼梯加重膝关节负担;胃溃疡患者避免空腹大量饮水,以免引发胃痛。

常见误区纠正

  • 误区1:有人认为“胸痛只是累的,休息一下就好”,这其实忽略了持续胸痛的急性心梗风险,很可能会延误黄金抢救时间。
  • 误区2:“喝红酒软化血管”也是一个常见误区,过量饮酒反而会升高血压,男性每日红酒摄入应≤150ml,女性应≤90ml。

风险告知

  • 过度补水风险:心衰患者每日饮水量需遵医嘱,一般不超过1500ml,过量饮水可能加重心脏负担。
  • 运动风险:运动中如果出现胸痛、头晕等症状,要立即停止,并含服速效救心丸(非禁忌者)。

行动起来,守护血管健康!

核心要点我们要牢记:记住“胸痛 - 言语障碍 - 肢体麻木”三大急救信号,一旦出现立即就医;每日饮水1.5 - 2L,晨起先喝温水;运动前后要热身,避免寒冷刺激诱发痉挛。 从今天开始,我们可以选择一个最容易改变的习惯,比如每天晨起喝水或增加5分钟颈部保暖,逐步构建血管健康防线。要知道,预防血管堵塞,是对自己未来10年健康的长期投资。 接下来,我们可以按照这些后续步骤行动起来:第一步,本周内完成一次血压、血糖自测;第二步,周末规划一条适合冬季的散步路线,避开结冰路面;第三步,与家人共同学习“FAST”中风识别法,提升家庭急救能力。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血管健康保驾护航!

大健康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