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武汉市第一医院开设的女性肛肠门诊火了,自开诊以来号源提前数日就被预约一空,呈现“开诊即满号”的现象。10月21日坐诊医生张肖楠透露,半天就接诊25人,不少患者因病情隐私、面对男医生尴尬而长期延误就医,甚至有外地患者专程跨省求医。张肖楠社交平台答疑三月积累千名粉丝,足见公众对女性肛肠健康的关注。
女性为何易患肛肠病?有啥风险?
女性生理结构特殊,盆骨宽大、直肠前凹较浅,易引发直肠脱垂。妊娠期腹压增加、激素变化使盆底肌松弛,分娩用力还可能损伤肛门括约肌,妊娠期痔疮发病率高达80%。月经期雌激素波动影响血液循环,加上便秘、久坐等,女性痔疮发病率达67%,远超男性。很多女性认为肛肠病是“难言之隐”,自行用药或拖延就医,导致痔疮嵌顿、感染扩散、直肠黏膜脱垂等并发症,严重时需手术。长期便血会引发缺铁性贫血,肛门不适还会影响日常活动和心理健康,形成恶性循环。
女性看肛肠病,为啥这么难?
70%女性患者因隐私顾虑回避就医,部分想换女医生却因资源稀缺放弃。她们还将肛肠病视为“脏病”,羞于求助或搜索信息,导致错误用药。公立医院肛肠科女医生占比不足30%,挂号系统不标注医生性别,传统门诊缺乏私密环境,加剧患者焦虑。同时,社会健康教育缺失,女性缺乏疾病预警信号识别能力,错过早期干预时机。
女性肛肠门诊,新在哪?咋解决问题?
该门诊注重隐私保护,采用独立诊室,医护团队均为女性,诊疗前还签署隐私保密协议。针对女性特殊生理阶段,制定精准诊疗方案,如孕期痔疮采用安全药物与物理疗法,术后结合盆底康复训练。门诊通过线上平台普及知识,消除病耻感,还提供心理评估与咨询。建立患者微信群,定期推送饮食建议和排便训练指导,提醒术后复查。
女性肛肠健康,如何长期管理?
日常预防很重要,女性每日应摄入25 - 30g膳食纤维、饮水1.5 - 2L,避免久坐和过度用力排便。妊娠期用孕妇专用坐垫,产后做凯格尔运动强化盆底肌。出现便血、肛门肿物脱出、持续瘙痒超1周要立即就医,别自行用栓剂。医疗系统应增加女性肛肠专科医生培训,社区医院设立筛查项目,推广私密诊疗模式。社会要将肛肠健康纳入女性健康课程,开展科普讲座,鼓励早诊早治。 武汉女性肛肠门诊反映公众需求,也暴露传统医疗不足。大家应正视身体信号,社会要推动医疗更人性化,让女性不再为肛肠病“难言之隐”烦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