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共进!开启高钾血症长期维稳新时代!

国内资讯 / 疾病科普责任编辑:玄同非鱼​2025-10-28 11:25:01 - 阅读时长3分钟 - 1397字
高钾血症在慢性肾脏病和心力衰竭患者中常见,影响预后和生活质量。通过早筛、精准诊断、优化治疗方案和生活方式干预,可以实现长期稳定管理。多学科协作和医保覆盖新型药物也是关键。
高钾血症慢性肾脏病心力衰竭早筛精准诊断优化治疗生活方式干预长期管理多学科协作新型降钾药血钾监测低钾饮食药物协同自我管理医保覆盖
携手共进!开启高钾血症长期维稳新时代!

近期发布的高钾血症管理蓝皮书中期数据显示,高钾血症管理存在“重急症处理、轻长期维稳”的问题。在慢性肾脏病(CKD)、心力衰竭等高发疾病的背景下,高钾血症就像一个“沉默杀手”,悄无声息地影响着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丁小强教授强调,疾病管理从“应急模式”转向“长期管理”已刻不容缓。

高钾血症管理,这三大问题你知道吗?

  • 诊断滞后与漏诊风险:目前临床在高钾血症的诊断标准上存在分歧。仅有38%的医生采用血钾>5.0 mmol/L作为诊断界值,多数医生仍沿用传统的>5.5 mmol/L标准。这就导致很多早期患者被漏诊。以CKD患者为例,延迟诊断可能会使病情逐渐恶化,增加治疗难度和患者的痛苦。
  • 治疗启动与依从性不足:在5期非透析依赖性CKD患者中,当血钾>5.0 mmol/L时,仅有42%的患者启动治疗,而且长期用药的比例很低。未使用RAASi者继续用药率仅28%,使用RAASi者为42%。患者依从性差主要是因为治疗复杂,还担心药物副作用。蓝皮书数据显示,未规范治疗会大大增加高钾血症的复发风险。
  • 跨科室协作与资源不足:88%的医生呼吁制定统一的管理规范,81%期待有更简便的检测方式,78%强调跨科室知识共享的重要性。当前医疗资源分散,管理碎片化,比如在使用RAASi类药物时,很难平衡其与高钾风险的关系。

高钾血症长期维稳管理,这些策略要掌握!

  • 早筛与精准诊断:建议推行“早筛 - 长程”管理模式,把血钾监测纳入慢性病患者的常规随访项目中。还可以推广便携式居家检测设备,像指尖血检测仪,方便患者随时检测。同时,诊断标准要根据患者的基础疾病动态调整,比如结合CKD分期设定个体化的血钾阈值。
  • 治疗方案优化与依从性提升:新型口服降钾药环硅酸锆钠是个不错的选择,它能有效维持血钾稳定。有数据显示,88%的患者在使用后一年内血钾<5.1 mmol/L,住院率降低了43%。治疗可以采用阶梯式策略,轻度高钾(5.0 - 5.5 mmol/L)患者以饮食调整和药物干预为主,重度患者则需要联合紧急处理和长期治疗方案。
  • 生活方式与药物管理

    • 饮食调整:高钾血症患者要限制高钾食物的摄入,像香蕉、菠菜、土豆等。可以采用“低钾饮食模板”,每天钾摄入控制在<2000 mg。同时,推荐一些低钾替代食材,如西兰花、苹果等。

    • 药物协同与副作用应对:患者要规范使用RAASi类药物,不要因为担心高钾风险就擅自减停。可以联合使用降钾药物,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药物的服用时间和剂量调整一定要遵医嘱,还要注意监测便秘等胃肠道副作用。
  • 居家监测与定期随访:患者在家进行血钾监测时,要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包括检测频率和设备校准方法。可以制定一个随访计划模板,每3个月复查血钾、肾功能,每半年评估心血管风险。建议患者建立自我管理档案,记录饮食、用药和症状变化。

携手共进,开启高钾血症长期维稳新时代!

高钾血症管理转型的核心目标是从“应急处理”转向“长期稳定”。这需要通过早筛、规范用药、生活方式干预、多学科协作等多维度策略来实现。患者、医生和政策制定者要共同努力,推动管理升级,比如让医保覆盖新型药物,优化慢性病随访体系。这样才能降低高钾血症的复发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长期维稳”不仅是一个医学问题,更是慢性病管理的关键突破口,让我们一起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大健康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