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健康资讯 > 健康新闻 > 正文

马拉松“猝死” 科学跑步应该如何开始!

2016-11-03 09:20:50      家庭医生在线

与其设置马拉松参赛门槛,不如提高马拉松现场物资和急救系统的保障。此届上海马拉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快速高效的现场急救下,让心脏骤停者及时得到救治。

10月30日,第21届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上出现惊险一幕:一位30多岁、参加半程马拉松的男选手,在终点后50米处突然倒地,心脏骤停。幸运的是,负责赛事急救的医生和志愿者立刻实施心肺复苏、AED(自动体外除颤器)除颤,患者成功救活。

然而这一事件引发的争议并未平息。网络上不少声音认为,马拉松过于商业化,随随便便一个人就能参赛,“没有门槛的马拉松,与杀人凶手无异”。

马拉松猝死是怎么回事

此前有媒体报道,有资料显示,1/3的猝死者生前毫无征兆,被医学认定是无猝死危险的健康人。运动性猝死者常属于后1/3人群。其中,心源性猝死更为多见,约占60%-85%。其中,儿茶酚胺是一个隐秘的杀手。心内科专家解释,儿茶酚胺是人体兴奋时释放的一种激素,在正常情况下浓度比较低,维持人的正常心跳血压。马拉松比赛时,剧烈运动导致人体代谢率急剧增加,交感神经极度兴奋,体内儿茶酚胺的分泌可增加几十倍、几百倍、甚至上千倍,心率加快、心脏的收缩力增强,从而满足机体高代谢的需要。但由于此时血液黏稠度增加,心电活动不稳定,容易出现室颤(心室纤颤)。使得心脏就像一个脾气很差的人一样乱放电,停止迸出血流,人在一秒内倒地。抢救回来就叫心跳骤停,如果抢救不回来就是猝死了。

长跑比赛中出现猝死,一个是运动员本身就存在隐匿性的疾病,平时安静看不出来,但是在大强度的运动下就会发作,导致猝死。其次是本身体质较弱,平时很少参加锻炼,突然参加大强度的运动,严重的后果就是运动性猝死。

四大救命预案,学会赛中自我保护

马拉松比赛发生猝死的原因中90%以上是心脏问题,常见的运动猝死,实质是心室异常颤动后,心脏会短暂地停止跳动、停止供氧,而人类的大脑只贮藏了大约10秒的氧气。

如果不能及时除颤,每晚1分钟,存活几率便降低7%至10%。如果10分钟后还得不到有效救治,生还希望就十分渺茫。

1、不能盲目参赛

一定要认真参加报名体检,及时发现心血管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听从医嘱。长跑和马拉松都不是赶时髦,所以千万不要为了虚荣心、赶潮流参赛。

而极限从来不是一蹴而就,没有长时间循序渐进的训练,以从5k、10k、半马到全马的过渡,在没有太多基础的情况下参赛,就是在拿生命开玩笑。

2、拒绝短期训练

参加任何跑步比赛都要有长期稳定的训练,以及循序渐进的跑量。不能认为身体素质好、平时经常参加运动就可以直接参赛。短时间的跑步训练不但无法改善心脏功能,反而会加重心脏负担。

赛前若身体不适,比如感冒发烧要以安全为上放弃比赛。赛前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切忌熬夜,合理饮食。

3、赛中学会自我保护

合理分配全程体力,切忌因兴奋在出发和冲刺时过猛。根据日本方面的数据显示,最容易发生心脏骤停的是跑速是每小时9至12公里,也就是全马完赛时间在3.5到4.5小时的“业余高手”。而52%的悲剧发生在最后10公里冲刺阶段。

比赛时多注意脉搏或心率,若异常变快或者迅速下降,一定要放慢速度。若出现胸闷、心悸、头脑发晕、出冷汗、虚汗时,这是心脏不适,应停止跑步。

在马拉松猝死个案中,大多数人都是因为心脏病发死亡,但中暑、喝水过多导致血钠过少也可能是致死原因,所以一定要适量补水。

4、赛后不要马上停步

比赛结束后应小步慢跑逐步停止,不要突然停止,然后进行全身放松活动,消除疲劳

专家建议下列人不宜参加马拉松

1、未经系统训练者。

2、如果在做轻微活动时感到胸部中等程度疼痛和严重冠状动脉病(心绞痛)的人。

3、近期内犯过心脏病的人。

4、患风湿性心脏病的人和先天性心脏病的人,特别是运动中脸色发白发青的人。

5、有高血压或其他心脏病、心肌炎的人。

6、严重心律不齐者。

7、糖尿病患者。

8、高血压患者。

9、过于肥胖者。

10、年龄过大者。

(责任编辑:张晓萌 )

相关推荐

文章关键词: 科学跑步 猝死 马拉松

每年约3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 占全球五分之一

全世界每年约15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病,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运在此间学术论坛上表示,稳定血管中的易损斑块是预防心梗猝死的有较方法。详细>>

惠特妮休斯顿死在浴缸 惠特尼休斯顿吸毒曾小便失禁

美国著名女歌手惠特尼·休斯顿11日去世,终年48岁。这一消息由惠特尼休斯顿的经纪人透露,但具体死因和地点尚未披露。详细>>

过劳死频发引热议 超八成白领自认亚健康

如果有一天,你老无所依,除了逝去的时光,你希望陪伴自己的还有什么?事业、地位、财富,或者其他选择……但如果你身边有医生,他一定会提醒你:……详细>>

“那种事”还需谨慎小心 当心死在床上

从古至今,死在床上的人数可是真不少,但是由于这个话题羞于说出口,所以不好大肆讨论,只能在私底下偷偷的想一想。这就导致了大家对这方面的知识……详细>>

6天内3位媒体人早逝 专家教你解压七步法

六天,三位媒体人的离世消息,通过微博传播,让不少媒体界同行自叹“伤不起”,也让更多上班族再次回头审视自己的健康。一些人有些无奈地表示:“……详细>>

  • 王昊飞

  • 林兆原

  • 黄伟钊

  • 胡锦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