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悄悄话:让我出血的可能不是“上火”!

作者: 家医大健康
2025-08-21

常有患者问:“医生,我牙龈出血是不是上火了?”“最近吃辣、熬夜,刷牙老出血,肯定是上火!”。真相:吃辣、熬夜不直接导致长期出血!牙龈出血的“真凶”其实是——牙菌斑!

健康牙龈VS发炎牙龈,一眼辨别!

牙龈发炎根源:牙菌斑长期堆积牙龈边缘,引发慢性炎症!

牙菌斑:口腔里的“隐形杀手”

牙菌斑是口腔中不能被水冲去或漱掉的细菌性斑块。牙菌斑就像口腔里的“隐形敌人”,悄悄破坏你的牙龈。牙菌斑+食物残渣组成的“黏糊糊战队”,刷牙不认真就会堆积

牙菌斑藏在哪里?

牙缝、牙龈边缘是重灾区! 牙菌斑刺激牙龈红肿出血,甚至矿化成硬邦邦的牙结石(刷牙也刷不掉!)。想让它现形?试试菌斑染色。

问:细菌危害这么大,我们是不是必须清除口内所有细菌呢?

不需要也不可能。口腔是人体五大细菌库之一,细菌密度高、数量大,定植于牙面/舌苔/牙龈/修复体等位置。正常情况下,口腔内细菌菌群维持动态平衡关系,称为“口腔正常菌群”。当正常菌群失去制约,口腔微生态失衡,便可引发牙周病。细菌数量和种类可随口腔卫生习惯、饮食、年龄等口腔局部或全身情况变动。

如果刷牙偷懒/不用牙线/从不洁牙等,当牙石软垢变多,细菌积聚和厌氧菌过度生长可使牙龈组织内毛细血管扩张和充血,牙龈呈现鲜红或暗红色等,引发牙龈炎、牙周炎等疾病。

如果在龈炎、轻度/中度牙周炎阶段不及时进行牙周治疗,当发展到重度牙周炎,可能会出现牙齿松动脱落/咀嚼无力等症状,危害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

破除误区,重视牙龈出血,早发现、早治疗!

误区1:“不出血=牙龈健康?

真相:早期炎症可能“潜伏”,只有牙医用探针才能发现!牙龈发生炎症的早期,患牙的炎症局限于牙龈的内壁,表面视诊红肿不明显,刷牙及进食可能不出血,探诊检查出血。

误区2:“牙龈出血较罕见?”

2015-2017年,我国第四次全国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12岁年龄组的牙周探诊出血率为58.4%,15岁儿童为64.7%。35-44岁居民中,牙龈出血检出率为87.4%,男性高于女性。

医生建议:日常使用巴氏刷牙法+邻面清洁工具(牙线/牙间隙刷/冲牙器)清洁口腔,每年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并行预防性洁治。若存在中重度牙周炎,根据医生建议适当缩短复查与维护治疗周期,积极阻断牙周炎进展,减少失牙风险。

总结:牙龈出血 ≠ 上火,而是牙菌斑在捣乱!当牙龈出现自觉症状,如动不动就“见红”,说明它正在发炎,需要更加仔细地做好口腔卫生,并及时就医处理,避免把“小问题”拖成“大麻烦”。

(文/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