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医药资讯 > 聚焦医改 > 正文

医药界达标呼吁取消药品统一招标:要尊重市场

2014-03-05 11:19:40      家庭医生在线

医改政策综合媒体报道 今年,是2009年启动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后的第6年,药品价格能否有进一步下调的空间、公立医院改革能否加速推进、饱受争议的药品招标采购会否有实质性转变、创新药是不是可以得到更多奖赏和市场回报,越来越步入深水区的医疗体制改革,如何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又发挥好政府的作用等,再次成为新一年“两会”中代表和委员们最关心的话题。据了解,在昨天下午召开的医药界两会代表委员座谈会上,医药界两会代表委员建议取消政府统一的药品招标制度,并规范医院药房托管,防止医药分开中衍生出变相的“以药补医”。

两会代表建议取消药品统一招标,要规范药房托管

这份名为《关于取消政府统一的药品招标等制度的建议》称,我国目前由地方政府主导的省级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名为“招标”或“采购”,实际上招标机构并不采购药品,也不付款,仅仅是通过行政权力审批确定进入医疗机构的药品品种、价格、配送和还款,违背了“医疗机构是招标采购的主体的原则”,把买卖双方正常市场行为变成了政府部门的行政审批,而且制定了空前繁杂的非必要的资料提供和审查程序,无端浪费了企业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剥夺了医疗机构招标采购的权力,并带来一系列腐败,严重影响政府的公信力。

因此,必须改变越俎代庖的政府有关部门统一包办招标的模式,两会医药界代表委员建议进一步明确有关政府部门的职责,即建设高效率的交易平台,强化执法监督企业准入和产品准入,监督药品价格,监督执行各种保险目录,打击假冒伪劣确保群众用药安全,及时弥补市场脱销产品的生产供应,并保障公平交易。

该建议还希望有关部门简政放权,用实际行动落实“管办分开”。尊重公立医院的独立法人地位,调动医院和医生的积极性,加快推进卫生体制和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改革,推动建立医疗服务领域的竞争择优机制。药品购销等微观经济活动交由买卖双方自行决定。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医疗机构自主采购、委托采购和自愿的联合采购。

对于目前出现的药房托管现象,两会医药界代表委员建议规范医院药房托管,防止医药分开中衍生出变相的“以药补医”。

建议称,目前不少地方在实行医药分开中以医院药房托管之名,大搞“以药补医”。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及医疗机构通过行政权力,使托管方成为独家垄断医院药品供应权的单位,并要求药房托管方缴纳巨额的“托管费用”(以房租、管理费、质量保证金等名义收取)。托管方由于独家垄断,具备了与其他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药品供应的议价权力,通过对药品中标价进行“二次议价”获得利益,以实现地方政府、医院与托管方的利益共赢。这种政府部门及医院通过药房托管的方式,把议价权力转移给有政府资源和社会背景的托管方,是典型的由权力配置市场资源的行为,严重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妨碍公平竞争环境。当务之急是,叫停行政权力配置资源的药房托管,归还医疗机构采购药品的自主权,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买卖双方自由选择,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

人大代表:现在部分审批部门违背价值规律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革新认为,现在部分审批部门不顾国务院文件强调质量优先、价格合理的原则,仍然顽固坚持唯最低价取得招标,甚至违背价值规律,低于生产成本招标,导致一大批常用药品被迫退出市场,并且埋下了药品质量隐患。中国医改的宏大工程需要一个成熟、规范的强大民族医药产业作为重要支撑,但在这三座大山的重压之下,中国医药产业正面临空前的发展瓶颈。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颈复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沈明也表示,这几年药品的招投标中存在一些地方保护的条文,对外地企业还有歧视性条文。仅仅是在河北,我们从承德到石家庄只要7个小时,拿到药检报告却得几个月的时间,更不要讲内蒙古的企业、西藏的企业,他们拿到省级药检证明更是难上加难,经常是拿到报告时剩下的时间,比药品的有效期还短得多;而各地在招标中人为设置的种种障碍,更是让全国性经营的公司苦不堪言。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好医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耿福能指出,这些年好多大企业都慢慢退出了很多省份的招标,因为不可能牺牲企业品牌去做劣药,但按照其他企业的中标价根本不可能生产出来。前些年,一瓶大输液价格比一瓶纯净水还低的怪现象曾经被反复提及,但我们最近发现,很多人用药比兽用药还便宜,有些农民甚至买人药去喂牲畜,这样下去,招标药品的质量安全非常令人担忧。

(责任编辑:贝贝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